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编《语文教学大纲》在强调“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时 ,明确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这一要求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期待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学是一门艺术 ,有艺术就应该有个性。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六步”教学、洪镇涛的语感教学等 ,都充分展现了其教学的个性。教学个性是如何体现的 ?怎样才能形成教学个性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提供及知识的分配来看 :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各层次的学生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个性化教学的“活力”,能诱发语文教学课堂的“生机”,从而创造语文教学艺术魅力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特征。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有活力,个性更有非凡的想象力。对一些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因学生的个性不同,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语文教师要大胆实施个性教学,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才可顺利实施课堂个性教学。二、教师的“真实”展示,是孕育“个性”的种子,是培育“个性化教学”的土壤语文教师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就要做到真实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山西何绒菊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1.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主宰着课堂;学生老老实实,听命于教师;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孩子言论自由。这是最利于学生创新的土壤。为此,教师应该摆正位置,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学会尊重。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两个相信”“三个允许”“四个尊重”。“两个相信”即要相信学生有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允许学…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但有时也免不了有过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尊重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保护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面带微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微笑中快乐学习,在微笑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性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因素大都是通过教师个性这一因素而起作用的。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学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①如果教师缺乏优良的个性品质,他的教育力量的“源泉”就会枯竭。有人甚至认为教师个性是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②有些国家把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指标。比如,1983年英国政府就把教育专业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知识、适当的学业水平、适宜的个性品质作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  相似文献   

7.
林美玉 《基础教育研究》2011,(2):58+60-58,60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下面我就这一策略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寓言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常常先入为主,一开始授课就给故事中的角色贴上感情标签,或被同情、被赞扬,或被批判、被憎恶,几乎是强制性地将学生的思维囿于同一模式内.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九义”第三册).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说,“狐狸是个狡猾的家伙,专干坏事.”“乌鸦长着黑黑的羽毛,不漂亮,叫声难听死了.”接下来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得出结论:“乌鸦不自量力,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这个坏东西的当.”这样教学从解决教学难点来看似乎无可厚非,但从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看,这样教学寓言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反思录     
◆教师的教学要有个性,学生的学习也要有个性。而没有教师教学的个性,也就没有学生学习的个性。◆常言道:“名师名在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名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自由表达的地位 (一)课堂自由表达是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的体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静听”不语。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这种“静听”式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学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静听”式的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低,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体现,自然会缺少学爿的兴趣、需要和动机。  相似文献   

11.
鸭子长期生活在水中。一会儿钻到水底觅食,一会儿游到水面上,自由自在。上岸后,一抖羽毛,浑身不湿。有人说这是靠了鸭子身上的羽毛。 鸭子浮在水面上是靠羽毛——靠羽毛上的油脂。鸭子体内有很多脂肪,尾部有一对很发达的尾脂腺。 当鸭子从水里爬上岸后,只见它用那又扁又大的嘴梳理羽毛,又不停地用嘴往尾巴背面的尾腺脂上啄。然后把油脂均匀地涂在羽毛上,使羽毛保持不透水的特点,鸭子就能在水里生活了。  相似文献   

12.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的式微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具有自我个性的教学是“人性”在课堂教学的体现。新课程改革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具有自我个性的教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然而,事与愿违,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化、固定化,边缘化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当我们为解放学生、张扬学生个性欣喜时,发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被淹没。教师教学主体性的失落、教师教学能动性的枯竭、教师教学创造性的阻碍、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压抑等四个维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式微的主要原因。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这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教师自己积极主动的“适应”、“理解”、“体验”,学校运用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建立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道德熏陶、智能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诸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完成这些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用充满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本文试图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化学周记”是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对每次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教学的要求,向教师请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疑惑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形式,能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一、有利于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利用化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更为少见。而“化学周记”却为利用化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化学周记”中学生会表露出自己的思想状况,教师可以如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通过写评语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渗透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化学周记”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化学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在短短的授课时间内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几百学生的个性,而“化学周记”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15.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推动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仍跳不出“书本”,教师凭经验而教,学生靠教师而学。在教学的策略上,也过于简单化,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多以“题海”替代学生的“习”和“行”,以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代价换取教学效果,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同代人的个性的所谓统一规范来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倾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鲜明的个性,最终就失去了创造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学是人性的、人道的。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末编拟的《发展语言教学大纲》认为“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叛逆行为中不仅包含着强烈的个性,更往往蕴藏着创造性的因素,虽不严整规范,却往往含着别有情致的“奇美”,教师如果善于欣赏这种“奇美”,并适当加以引导,一定能培养出别具一格的创造性人才。语文教学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最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的个性教育应当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应当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门学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一、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办好自己的角色探讨学生个性发展,首先要注意师生关系。因为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架势,而应该以引导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营造一个充分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以如坐春风的感受,学生就有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思想的火花就会得到进发。我们如果对学生的个性予以理解和重视,就可以使得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自我选择能力,从而获得不同兴趣的价值观念,学生就能在面对各种价值冲突和道德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持有主见,从狭隘的目的中超脱出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还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人性化的过程。二、密切重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做学生的笔友、教练.二、拓展作文教学内容,丰富个性化积蓄.三、改革作文教学方式,鼓励个性化表达.四、优化作文教学评价,催生、张扬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知识。每种动物都有它生存的方式、特点及原理。不信的话,看看我和哥哥给鸭子“洗澡”的实验吧。 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到池塘里游泳。一群鸭子一摇一摆地走过来,扑通扑通跳下水。“洗完澡”后,它们就上岸用嘴舔刮自己的尾部,然后把羽毛梳理一番,又摇摇摆摆地走开了。  相似文献   

19.
“化学周记”是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对每次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教学的要求,向教师请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疑惑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形式,能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一、有利于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利用化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更为少见。而“化学周记”却为利用化学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化学周记”中学生会表露出自己的思想状况,教师可以如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通过写评语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渗透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化学周记”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化学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在短短的授课时间内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几百学生的个性,而“化学周记”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20.
一、专业化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只有更新知识结构,拥有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才不会丧失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根基”。二、专业化教师是持续反思者“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专业化教师需要对教学持续不断地反思。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在某一观念的关照下建构自己的行为。三、专业化教师是拥有个性者专业化教师是拥有个性之人。教育有规律可循,但规律的运用却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言。有个性的教师在运用这些规律时,能结合具体教育情形(诸如学生个性、教学内容、教学情景及自身特点等)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四、专业化教师是精通教育科学者专业化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