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在使大学校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宏观、系统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得出传统的大学德育模式赖以存在的客观社会基础发生变迁的观点,据此,剖析了信息化进程中大学教育环境的整体开放性、局部分散性、互动交融性等新特点,并通过对德育综合结构中的“体”和“要素”变化的前瞻性研究,提出大学德育超越的新思路-媒体德育模式、学区德育模式、学区德育模式和主体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安院校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整合德育过程等方面增添了新义,形成了公安院校学生独特的忠诚警魂、警察精神、警察意识和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育场的含义和特征、构建德育场的必要性以及德育场的运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一种适合新时期需要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交织呈现的现实,要求高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联合实施,既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支持、补充作用,又可发挥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调节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高校现行德育模式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而大学生需求的德育模式则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大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需求。本文将现行模式下,因忽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需求,而出现的使德育内容构成比例向国家的政治需求走偏的态势,称为高校德育模式的结构失衡。这是高校德育低效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模式的构成和特点,并对提高德育效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需要做好下列工作:创新高职德育观念,树立高职德育的特色观、人本观、实践观、开放观;选择德育内容,把基础文明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特色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补充;拓展德育途径,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实践教学网络为阵地,以企业的要求营造育人环境;丰富德育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波 《江苏高教》2001,(1):81-83
处于教育活动中核心与灵魂地位的德育,应积极面对新时期浪潮,变工具性德育模式为主体性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表现出与工具性德育模式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将德育的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与一系列社会性功能有机地整合于“受教育者主体性”这一目标的培养上,既通过道德教育传授现时代的规范,又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它深刻地触及了德育的根本性问题,给出了德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崎峰 《天中学刊》2007,22(3):125-126
主体性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举措。从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出发,存在着三种教育模式,即“选择-养成”的德育认知模式、“生命-关怀”的德育情感模式和“生活-体验”的德育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幼儿德育品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贯彻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将教育和保育进行有效结合,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德育目标。而幼儿的德育品质培养基于幼儿园的教育息息相关,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连,家庭为幼儿德育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同时幼儿的德育培养与幼儿在日常家庭活动中的习惯紧密结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德育品质就需要将幼儿园和家庭进行有效配合,双管齐下,构建幼儿家园通过家园合作构建幼儿德育品质培育模式。本文基于幼儿德育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家园合作幼儿德育品质教育模式的实施理论,探索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德育品质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幼儿德育品质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滨有 《中国德育》2004,(9):60-62,67
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中,高职德育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学制变化趋势,办学模式更新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高职特点,探索高职德育的基本规律、实践模式、运行机制,研究贴近高职实际,特别是贴近高职办学模式和学制的实际,设计出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论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高等教育素有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传统,而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古典先驱。从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思想到19世纪初有识之士倡导通识教育,在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教育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其概念内涵发生着演变。19世纪初以来,自由教育开始向通识教育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是对自由教育的全盘否定。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教育学拥有知识和组织双重属性,从而孕育了其自身规训的特殊内涵。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之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限。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促进了教育学知识范围的扩展、教育学学术梯队的形成、教育学学术机构的建立、教育学基本范式的确立以及教育学学科传人的培养。同时,学科规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阻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善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是确保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视角的农村职业教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妮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109-110,125
农村职业教育是真正的“平民”教育,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丰富教育公平的内涵有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以教育公平为指导思想,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需要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等等。  相似文献   

14.
国防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中被日益重视,但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和雷同,且国防教育开展历史短、实践经验不足、教育实践能力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国防教育价值的实现。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整合,使二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共同发展,这对高等教育实践极具发展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就是要把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并最大化提高它的有效性.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结构是“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联合.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人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实施,必须从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并重开始,即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科学素养与人精神的兼修并存。现代大学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主要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等层面上体现出一种有机的、深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实现途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遵守严格,持之以恒, "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榜样法和训练法.  相似文献   

20.
徐冬青 《中学教育》2011,8(1):32-35
社会的教育基础由教育标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组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基础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反之,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导致教育基础或快或慢的变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本文从自主招生与中国社会教育基础变革的关系角度,提出应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从"纵向配置"向"横向配置"、从"各管一段"向"有机衔接"。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与大学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