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只是不愿去做那么请听过许多课。上课伊始,师生会相互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这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模式。上过多年课。上课伊时,也还是那一成不变的“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学生此时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目不正视,有的甚至手中忙着“活儿”还能“应付自如”……忽然有一天,上课时老师的问候语变成“大家好!”“你们好!”“朋友们好!”……学生先是一愣,然后探究地注视着老师,有惊奇,有疑惑,有猜测……接着从老师那真诚的微笑中他们领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的脸上也漾起了灿烂的笑靥………  相似文献   

2.
我家对门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幼儿园。有一天,我画了一个圆圈如“O”,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西瓜!”“是烧饼!”“是铁环!”“是鸡蛋!”“是足球!”“是乒乓球!”“是脸上的小酒窝!”“是小镜子!”“是大铃铛!”“是圆月!”“是圆洞!”“是老师的大眼睛!”…… 我随手又画了一条曲线,如“──—”,让孩子们回答:“这是什么?”孩子们又争着抢答:“是海上的波浪!”“像一条蛇!”“像一根绳子!”“像长城!”“像海燕的翅膀!”“像驼峰!”“像一条带子!”“像一条弯弯的…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勿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的压制:——“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不许插嘴,……”——“有问题,下课再问!”……压制天长日久,课堂万马齐喑,儿童“集体失语”。“集体失语”的儿童,谈何素质?“集体失语”的课堂,谈何素质教育?课堂上,应该让儿童发出声音,这是儿童的权利,而不是教师对儿童的恩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  相似文献   

4.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5.
藏鸭记     
“辉辉,还有一只鸭子呢?你看见了吗?”妈妈一边喂鸭一边问我。“我……我……没有看见!”我的心“咚咚”直跳,“可能出去玩了吧!”“那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找一找!”“嗯!”我低着头慢慢地向院外挪去。唉,到哪儿去找呀!那只鸭子早就成了我的脚下“冤鬼”,而且让我给“毁尸灭迹”了,你说让我到哪儿去找?这事还得从下午说起———下午,我做完了家庭作业,闲来没事,便一个人在院子里拍起了篮球,复习着体育课上老师教的运球过人动作。我呀,是个体育迷,最佩服“飞人”乔丹了。看!电视上他的球技是那样的出神入化,在球场…  相似文献   

6.
潘洁 《班主任之友》2023,(11):53-54
<正>失踪的孩子“小涵,是你吗?”两个女生拉紧着手,忐忑地踮着脚高声询问。“是——是我……”黑暗里,女生怯懦地回答,慢慢从车后的阴影里挪出来。“太好了!太好了!”“找到小涵了!”孩子们一片欢呼。“找到就好。”家长们松了一口气。接到电话,正无头苍蝇般四处搜寻的我,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松了下来,擦擦额头的汗,骑着电动车直奔家长发给我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8.
请看有些老师对《海燕》的分析图解: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波浪——人民群众的义愤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或不革命者乌云、狂风——沙俄反动势力闪电、雷声——沙俄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真有点滑稽。仿佛不这样“对号入座”,明确  相似文献   

9.
那个雨天     
每当下雨的时候,我便蓦地想起那个雨天……那天一大早,暴风雨便铺天盖地地扑来,打得门窗噼啪作响。同学们焦急地望着窗外——语文老师还没来!“他家离学校五里多路呢,保准不来了!”“这鬼天,傻瓜才来呢!”……正当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门“呼”地一下开了,...  相似文献   

10.
插嘴大王     
“呀!他又惹老师生气了!”“就是,他怎么这样爱插嘴呢!”“就是,就是!”说谁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说我们班的“插嘴大王”张天牧啊!我一听,心中暗暗赞同这种说法。他真是个“插嘴大王”,不!应该是“贫嘴张大民”!这可是我们班主任封的。对了,你还不知道他的故事吧!我就拣两件事来说说吧!有个星期三,上自然课,老师给我们讲的是信息的传递。王老师说:“现在传递信息用得最多的是手机……”王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张天牧便猛地站了起来:“要说手机呀,现在用得最多的是三星牌的手机,不过我家不用三星的……”他叽哩呱啦地…  相似文献   

11.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一数学老师上公开课。她精心制作了课件——屏幕上,美丽的黄浦江大桥在灯光的映照下分外迷人,通过动画设计,桥越拉越近。这时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3.
上法律课,我们法律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课,突然老师又提高声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唯恐被喊到。“25号!”老师点道。一片沉默(二呆正在发呆)……“25号———二呆!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刷!整个教室的人都看着二呆。“没来!”二呆大叫。全班人愣了!不过很快开始佩服二呆的勇气了。“怎么没来?”老师又问。“他病了!”二呆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你是他宿舍的吗?”对于莫名其妙的大笑,老师也被搞糊涂了。“是的。”面对老师的盘问,二呆脸都绿…  相似文献   

14.
请尊重孩子     
上四年级的女儿回家边说边笑:“今天上数学课时,我们班老师很生气,她让那些考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用手指着数——一只、两只、3只……共15只!”“她为什么不说一个学生或一位学生呢?”我惊奇地问。“我想她是把这些同学当成小动物了!呵!呵!”女儿想了想笑了,“反正我没被点着!”  相似文献   

15.
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哀叹:“唉!我这脑袋,榆木疙瘩一块,天生不是学习的材料,怎么用功都白扯!”“让我干啥都行,就是别提学习,一提学习我脑袋就大!”……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像我们这样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还有学习好的可能吗?”“老师,学习有没有什么窍门...  相似文献   

16.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俄国作家高尔基这番脍炙人口的描述,让海燕勇敢、快乐、自信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少人还为孩子取此名以寄厚望。在吉林省的少先队辅导员中就有两位小有名气的“海燕”。她们彼此并不相识,却拥有同样的追求——将青春和爱献给孩子们;她们工作在不同地市,却为着共同的少先队事业拼搏;她们的脾气、禀性、生活背景、工作方式各异,却都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同行中的佼佼者——吉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相似文献   

17.
老师啃树     
一天 ,吃过早饭 ,我刚坐在办公室里。“报告!老师啃树哩!”我刚接任的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前来汇报。老师带头啃树 ,这还了得!“哪个老师啃树 ,你去把他喊来!”“不 ,是小山羊啃树。”“你也没停顿一下 ,中间用个逗号。我还真以为是老师啃树哩!”他笑了。“你别慌张 ,从头说一遍!”“我吃(c墿)过饭以后……”“我吃(ch墿)过饭以后!”“我吃(ch墿)过饭以后 ,刚(ji仭n犂)来到学校……”“刚(犂仭n犂)来到学校!”“刚(犂仭n犂)来到学校 ,就(z惏u)看见一只小山羊啃树苗。”“就(ji敶)看见一只小山…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老师要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室的特点。芳芳说:“我们的教室宽敞。”明明说:“我们的教室明亮。”小刚听了,说:“老师,我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的教室既宽敞又明亮。”“真棒!”老师笑着说,“我们的教室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宽敞,一个是明亮。小刚在句子中用上‘既……又……’,把教室的两个特点连起来讲,既简洁又清楚,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9.
邓翅跃老师执教《“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这次作文的题目讲“放飞”.该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放飞”——让学生成了评改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20.
“老师,他说他喜欢我!”“啊!是吗?……有人喜欢不好吗?”“老师,不是那个意思,是那个意思……”“到底哪个意思?无论什么意思,我认为有人喜欢总比没人喜欢好,难道你希望没人喜欢你吗?我倒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我,themorethebest.”“老师,可是,可是,……我又不喜欢他。”“你看你看,你不喜欢的人都喜欢你,你喜欢的人肯定会更喜欢你这么多人喜欢你,难道你不高兴吗这说明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好学生啊!老师也喜欢出色的学生!”满脸泪痕的她开始破涕为笑了。“可是,他还说因为喜欢我而无心学习。”“这可不太好。但你烦恼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