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是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的又一巅峰。词在宋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阶段,综观两个阶段的全宋词,给人最突出、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充满浓厚的感伤意蕴,就总的倾向而言,婉约派豪放派虽然在题材、风格上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以感伤为基调,  相似文献   

2.
蔡忠铭 《上海教育》2009,(24):58-59
“拾级而上,阶段发展”是一条规律,是任何一个个人或单位稳步向上走向成功的规锻“拾级而上,阶段发展”是一个策略,是整体思考当前与未来、目标与速度的合理的策略性智慧;“拾级而上,阶段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发展方式。“拾级而上”的关键是找准两个“级”,也就是要准确地进行现实定位和目标定位。“阶段发展”的关键是找准两个级之问的“级差”,也就是现实定位和目标定位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其词作主题以表达女性自我情怀为主,感伤是其词作的显著标示。其感伤色彩的成因是:一是源于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人文情怀;二是源于特定的家庭出身及社会背景;三是源于中国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当中特殊的地位与处境;四是源于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建安风骨这一文学现象经历了形成、式微、复兴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与特点。本文拟就建安风骨形成期文学的“转蓬”主题、感伤色彩、英雄意识和式微期的应制文学、闲适文学、艳情文学以及复兴期文学的反思色彩、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进行论述,并着重揭示建安风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不同风貌形成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语儿童数词获得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时间线条上观察儿童获得十以内数词的时间点。本研究以《人生初年》为个案,辅以已有研究结果印证,认为儿童基数词的习得过程是呈阶梯式的、阶段性的,经历了萌发阶段(获得数词“一”)、初步发展阶段(获得数词“二(两)、三”)、爆发阶段(获得数词“四-十”)、高阶发展阶段(发展大数目数词),后一阶段的发展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在时间上交叠向前。前两个阶段,儿童通过具体的、现实的事物的数量特征获得极小基数词,后两个阶段儿童逐渐摆脱现实的事物、以数为认知客体获得数词。此外,数词获得的情感动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要经历“两个阶段”,即“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要“分几步来走”的“阶段性思想”和“长期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概括。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说”列宁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多阶段说”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使这一理论逐步形成。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了划分,第一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中隐”思想。但这也使他沉醉在生活的“乐趣”中,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生活在伤感中,未能实现对伤感的彻底超越。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著译甚丰,包括小说、旧诗、散文、戏剧、翻译和评论等.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是其历来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其创作特色,历来褒贬不一,可以说,他是最受争议的一个现代作家.他的特色,或者说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关于他的“感伤主义”、“颓废”、“忧郁”、“苦闷”的基调.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他这一“特色”的成因历来评议甚多,本文拟从心理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力寻其感伤主义之根源,以图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郁达夫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0.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晚明小品最后一位大家。其小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动人处在于一个“空”字:从审美境界上,创造了一种“空灵”的诗意境界;从情感意蕴上,传达了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空灵”的诗意境界中,弥漫着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1.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瘦”与“愁”象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她把自己喜怒哀乐的全部感情熔铸在这两个字当中,从中表现出自己的婉约词风和美学追求。仅仅品味把玩这两个字,就有一种淡淡的苦涩、绵绵的感伤,但不乏那种烧乎乎的辣味。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模式正经历着从“工具性”向“主体性”专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一发展趋势也应该凸显出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心理上的新走向。“主体性专业发展心理”阶段的教师教学创新越自主,就越依赖“工具性专业发展心理”阶段的约束,“工具性专业发展心理”越成熟,就意味着产生“主体性专业发展心理”的需要越迫切。因此,两个专业发展心理阶段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对立统一的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专升本”既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包括两个方面,即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其中,发展阶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主导地位。传统型、传统主导型、现代主导型和数字型这四种类型的图书馆体现的是一个呈“阶梯形”上升的发展过程。从传统型图书馆向数字型图书馆发展,这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历经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两个阶段后,当下工作重心正向优质均衡阶段推进。国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均衡发展战略确立了法理基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举公平之旗、走均衡之路的阶段目标和关键举措。国家通过“撤点并校”和“全面改薄”优化学校布局并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了“以县为主”和“转移支付”为核心的经费保障机制;推出“特岗计划”“国培项目”等举措助力教师队伍提质增量;以“集团办学”“学区管理”等举措缩小校际差异;出台“两免一补”“就近入学”等举措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坚守均衡底线。文本总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往20年经验得失,以期对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我省的基础教育经过近十年的以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然而要加快和促进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简论儿童的最宜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丹丹 《教育探索》2000,(12):48-49
本借鉴前苏联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方法,着力探讨儿童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提出了“最宜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序”两个概念,并初步探索了认识和确认儿童“最宜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序”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8.
<正>眼前是一小朵一小朵的金黄,让这个冬日格外耀眼。金黄的小叶片在我眼前翻涌、跃动,刹那间,我的世界被照亮了。(开篇运用环境描写,以金黄色小花的动感美烘托了“我”的心情。)失败的感伤曾一度在我心底蔓延,像是山体滑坡。(把“失败的感伤”比作“山体滑坡”,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感伤程度之深。)我问自己:“你怎么了?还没等上战场就败下阵来了?”(连续两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至今,我国我省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行业牵动”阶段和“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在进入了“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我省的高职教育,应从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开展高职教育示范建设这两个方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毛泽东“两阶段”论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在指导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方面 ,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