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来看,被告人一直以来是法学界关注的重点,各国均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认为被告人的权利容易受到侵犯,而刑事诉讼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权利,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世界各国刑诉法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实现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被害人陈述这类法定证据的提供主体。本文对被害人控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对其客观真实地提供被害人陈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完善被害人陈述制度,以达到既加强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又防止被害人因当事人地位所享有的诉讼权利过多影响其陈述的客观真实性进行了初步地探索。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制度是一项关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虽然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是被害人的赔偿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我国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新近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对现行简易程序做了大幅修改,确立起了全新的刑事简易程序体系。新的刑事简易程序更好地平衡了诉讼经济、效率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关系,但仍然具有程序模式单一、适用阶段和简化力度有限、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相关配套缺失等不足与遗憾。本文立足于刑事简易程序的正当性基础,试从诉讼经济与效率之追求和正当审判程序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两方面对此次刑事简易程序改革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权益保障应当成为当今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当前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其基本权益尤其是经济补偿权难以得到保护,这种状况容易导致被害人心理失衡,引发上访、报复等各种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笔者从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入手,提出了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人权保障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关于精神权利的司法救济也不断完善,本文从立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分析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质疑我国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层面上确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被告人缺席诉讼的情况下,辩护权的行使缺位极易造成控辩双方不平等的局面,以至于损害被告人的知情和救济等权利。在强调诉讼效率的情形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保护被告人的权利与打击犯罪上存在一定的冲突,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成为平衡效率与公正的关键。因此,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实现被告人的权利保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法律对代表人诉讼的规定存在缺陷是影响代表人诉讼制度发挥的根本原因,是造成实践中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的瓶颈,为了解决共同诉讼中人数众多不便审理的问题,吸收集团诉讼有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诉讼资源,防止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针对代表人诉讼制度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可从我国民事诉讼法、诉讼当事人制度等角度来探讨完善和发展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以实现公私权利之间的平衡,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民事诉讼的案件逐渐增多,传统诉讼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日益显露,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薄弱使得受害人陷入了困境。存在当事人进行环境诉讼难、得到胜诉判决与胜诉后执行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有我国环境诉讼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干预、法官素质不适应、律师素质不适应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国完善环境诉讼机制、扩大被诉对象、明确污染赔偿体制等。为切实保护受害人的权利,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被害人救助制度建立这一问题被社会所关注.作为其一个重要部分的精神损害赔偿亦应在其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应与其保持统一.在对刑事罪犯人权保护的同时.刑事犯罪所具有的公权性质如何去平等地保护私权下的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则是学界一直予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以期促进刑事制度与被害人救助制度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澳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程序之暂时中止制度是暂缓起诉制度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并且与国外其他地区的暂缓起诉制度相比,它还具有很多本土化的特色之处。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引入这一制度不仅是对现行公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法资源紧缺所带来的压力。从制度本身的特点来看,其可行性也较强。在具体构建上,则主要从适用条件、施加义务和适用程序等方面来制定具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和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了公诉转自诉制度,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强化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其几乎处于虚置状态,难以实现立法原意,而国外的强制起诉制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公诉转自诉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强制起诉在域外的相关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起诉制度,对于改革我国的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的美好向往越发强烈,为了保护美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此本文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入手,探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司法等多方入手破解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受案范围界定模糊,提起诉讼的主体的责任不明晰,诉讼费用的承担不明确,诉讼周期较长,胜诉过后执行难等问题。从而为保卫祖国的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是国家对一定范围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合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按照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事关社会和谐的构建,因此,刑事被害人这一群体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犯罪数量逐年递增,受司法能力和犯罪分子个人经济状况制约,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刑事被害人难以从犯罪分子手中取得基本的赔偿。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本文通过对从国外引入的建立该制度的一系列相关学说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有限国家责任说以及"有限国家责任说与社会保险说—社会福利说"这一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应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并通过一系列相关条文的修改增删,进一步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基本人权和诉讼权利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巨大进步。本文通过对部分刑事案件发生后,由于被告人1无力赔偿或者躲避赔偿,致使被害人生产、生活陷入困境,由此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或报复性犯罪进行调研分析,提出:通过采用全面系统的权利、案件进展告知、科学主导诉前保全、稳妥推进被害人参与案件量刑建议、合理引导媒体、探索被害人参与刑罚执行及司法救济等多个检察机关案件系统化管理介入被害人权益保障新途径,使被害人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表达其合理的要求和愿望,通过公正的程序,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起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创建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是一种重要的诉讼理念,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改革创新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检察环节适用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视角,对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理解适用与完善进行探讨,以期对实践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如何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权利,进行恢复性司法,帮助被害人逐步复归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现状,提出了构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被认为具有诉讼经济的功能。但是,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制度存在成本过高、逆向激励、公益型群体诉讼缺失等许多弊端,其经济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要有效地发挥代表人诉讼解决群体性纠纷的作用,就必须在审理机制、代表人主体、代表人权利、代表人责任、利益分配、诉讼费用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