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函授学生特点做好函授班主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函授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函授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函授教育的生命,强化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提高函授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成人脱产学生相比,函授学生有其独特之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学生管理,保证函授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蔡波 《培训与研究》2006,23(3):117-119
成人高等函授教育,面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面对函授学员低龄化的倾向,如何提高等函授教育的质量及函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函授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面授教学和考试制度等影响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出发,谈些对策,以期引起更多管理者的关注,促进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函授教育出现了函授学员学习积极性减退,函授教育质量下降等一些新问题。从函授学员学习需求角度来探讨函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将对我国函授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函授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英语教学在函授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文章对目前成人函授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员基础差、缺乏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人函授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对策。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成人函授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注重激发学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高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质量,一要明确办学目的、端正办学方向;二要鼓励函授教师参加硕士、博士学位学习或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函授教学过程的管理,严把毕业设计关、论文关;四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函授教学中,促进学员学习的自主化、灵活化、终身化。  相似文献   

6.
徐秀华 《成人教育》2012,32(12):126-128
函授教育的特殊性表征为教学形式的特殊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职业教育BTEC课业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函授教育的不足之处,又可以有效缓解函授学生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减少在职函授学生的流失。函授教育课业教学法的设计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渐进性和延伸性等原则。函授教育课业教学法的实施路径体现在四个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计划;建立课业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方式;试行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7.
体育高等函授教育中的面授教育在整个函授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笔者从明确教学目标;完善面授课程体系;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适应机制强化严格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体育高等函授教育面授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南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04-105,110
在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成人高等函授教育面临激烈的竞争。现阶段,由于受办学主体的认知因素、函授学员与单位之间的工学矛盾、教师队伍建设与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影响,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有下滑的趋势。为此,明确办学目的,端正办学方向,制定可行性措施,强化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浅谈成人函授教育中班主任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做好函授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成人函授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函授学员的对象是成人。他们中决大部分是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政治素质好、求知欲望强、自觉性高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差异,学员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的各个  相似文献   

10.
函授教育质量是举办函授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都关注的问题。高校课堂师生的教学交往是一个以"文本"(课程、教材、媒体等)为中介的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函授教学中师生交往是有价值的教学方式,现代的信息科技为函授教育中师生的交往提供了方便与可能。函授教育交往性的教学有效的价值在于:提高函授学员平时函授学习质量;减少部分函授学员面授时逃课违纪;促进函授学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部分学生错误的知识观;提高函授学员素质,促进函授学员成才;促进高校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影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有: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生源、师资、政策、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问题,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建设,加强行政监管及服务,鼓励校本课程开发,设置职教研究机构,推进办学体制创新,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做出回应和变革,对专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从教师的责任与负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教师教育类的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落实于实践等方面去进行学理上的解释、讨论与思考,提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师教育质量、教师培养的普及与提高并举、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施行多元化的教师专业素养标准、以学科教学知识(PCK)为指导思想,构建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知识体系、重新设计与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课程体系、教学第一线实践情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构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应当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注重实现课程类型与高职特色的有机统一,注重实现随机抽测与整体评估的有机统一,注重实现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评测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第一、课堂行为观察。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第三、情景体验。第四、肯定性语言评价。第五、设计多元个性化作业。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评价作为一种典型的形成性评价,与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前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却备受冷落。本次国际研讨会从课堂评价、课程标准与外部考试一致性;课堂评价设计和实施的理论和技术;学习进展、学生发展与课堂评价系统的设计;课堂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学校经验报告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引起教育领域内对课堂评价的关注,提升课堂评价的研究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会  严海霞 《职教通讯》2019,(15):41-45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以大思政的理念系统建构通识课、思政课、专业课等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确立建立全人育人的教学改革机制、建构以生为本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培育契合岗位的立体化职业素养等理念。具体行动路径为:政学统一、理实一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显隐结合、逐层推进,塑造学生的政治信仰;课堂参与、课外体悟,改变学生的职业认知;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高职行业英语课程体系陈旧、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行业英语的发展受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改革行业英语教材、分级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及建立高仿真的实训室等措施是优化高职行业英语课程资源、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现有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偏重于学科性、教育实效性不强、评价方式简单化、师资缺乏、地位边缘化,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内外通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通专结合”人文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广西师范大学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与学时,实行模块化、动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由教师教育学院和各学院联合管理教育类课程。合理地处理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关系、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的关系,以及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的关系,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整个教师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安徽安庆和辽宁鞍山两市调查结果显示,新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虽然普遍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很重要,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含义及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课堂教学实践还停留在浅表层次,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部分教师对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感到困惑。建议完善在职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情感素质;改革师范院校课程结构,实施情感教师教育;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