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是现(当)代诗词的典范,蕴含着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将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视角观照指出,崇高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美学特征;并进而分析说明,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结合、统一中,毛泽东突出、高扬了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为我们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提供了黄金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教学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美是审美潜能与美的潜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首先是审美客体中的多种因素之间的和谐,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大的和谐,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诸因素的大和谐。这时,体育教学美才显示出来。但是,体育教学美的最终出现只能是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主客体离开了任何一方,和谐——美就无法产生。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注意     
审美注意是主体将心理集中指向审美对象;它是一种日常意识的中断;审美注意的情感性特征是审美期待,从而由此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即审美态度。客体具备美的特质和主体具有敏税的审美注意力是审美注意发生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5.
审美是人类的最为本质的存在方式,也是最能全面体现人的类本质的实践活动。而目前对于这一实践活动中审美主体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往往把审美引入一种神秘的境地。对审美主体的认识应建立在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上,并用这种观点去理解审美主体,应该做到:一、在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上认识当下具体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主体。二、从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普遍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价值创造活动,从本质规定来看,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主体赋予客体以新的形式;客体属性主体化,客体促进主体全面自由发展。主体所具有的特殊的需要、与外界的非特定化关系以及理性特征,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根据。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关系的多样性,潜能世界和可能性空间的存在,以及或然性规律的作用,是价值创造的客体根据。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目的关系状态,具有形象和情感的双重表征。商战题材电影作品既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更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电影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电影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商战题材电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思想与美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思想倾向却是一种十足的"反美学"。这是因为海德格尔认识到,美学的背后乃是现代形而上学的主体—客体框架,这种主体—客体框架使得作为主体的人不断地控制和制造作为客体的对象物。这一主体—客体框架作为现代技术的本质,隐藏着原子弹爆炸式的灾难性后果。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克服美学,克服这种主体—客体框架,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本质,才能使艺术成为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救渡。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价值的消费分为现实中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艺术中审美价值的消费,后者是单纯的审美消费。就其作为审美价值的消费而言,它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有明显不同。首先,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精神消费,消费中不减值反而增值;其次,与某些非审美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再次,与其他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对消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甚至更专门的要求。审美价值的消费也就是审美价值的接受和实现,是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审美价值转化为消费者的精神力量。审美评价是伴随着审美消费所发生的一种主体行为,是主体对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等所作的判定、鉴别、批评、论说。审美评价必须在审美消费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评价标准是个历史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艺术的物质媒介与主体的审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从主体角度看,在近代大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人类把征服大自然的科技成果引入审美领域,把自己的知识和愿望积累并结晶在物质材料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全面解放了人的感性审美器官。另一方面从客体角度看,以摄影机为核心的机械装置确立了电影的本体论,创造了具有电影审美价值的银幕艺术形象,制约着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和审美主体(作家)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不仅再现对象的本质,同时又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现实生活只有当它进入作家的视线,为作家深切感受、体验和理解,并有独特的发现,才能成为创作的起点。否则,现实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游离于文学艺术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在考察文学艺术创作时,不但应当视客体的研究,而且更应注意创作主体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是创作主体的多种心理机制协调运动的过程。其中情感和想象两种心理因素在创作中表现得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13.
审美心理动因是审美需要的心理内化.它主要表现为欲观自身、追求审美快感、追求心理超越、心理的补偿和调节、认知欲的驱使以及欲提高艺术素养这六种类型.审美心理动因与审美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并且受社会氛围的影响.随着审美主体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审美心理动因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社会中的美,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艺术中的美,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美,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来说,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先从实用价值开始的,但又高于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是在主体审美需求作用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种价值一方面促进着生产力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其相对固定性、不易改变性又影响制约着生产力的进步。这种活动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使审美具有了价值性,从而使生产中的审美活动成为具有价值意义的人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体结构及其关系特征相比较,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静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22-123
文章从绘画艺术审美性的归纳、审美问题复杂性和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观念的积淀等多方面深层次剖析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的矛盾根源,相互转换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体,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关于审美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声乐艺术,由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特征,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民族声乐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民歌演唱等几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从本质上讲是音乐审美,这个审美是一种与人的声音相关的审美。声乐的审美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歌曲,当然声乐是离不开器乐的。歌曲演唱中所涉及的旋律、和声、织体、配器等方面同样是艺术表现不可缺少的形式,所以说,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判断一首歌曲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歌唱,还有其他各方面涉及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的情景说和李普斯的移情说所谈的都是情感与外物的关系问题,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对相类似的概念,但是从他们对主、客体的界定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来看,情景说主要是创作论,而移情说主要是审美欣赏理论,二者貌似而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论析了三峡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由此给人的不同美感。其次,着重分析了三峡自然景观如何由其自然属性转化为审美价值属性,并在与审美主体(人)所建立的审美关系中而生成出不同形态的美的。文章认为三峡自然景观的美不是自身孤立地固有的,而是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