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学和认知学范畴的标记性被视为语言迁移的两个制约因素.语言学范畴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标记性,注重母语本身特征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而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则强调语言使用者对标记性的心理直觉,着重讨论母语结构对二语学习者认知能力形成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语言学和认知学角度出发,探讨标记性在语言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二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母语迁移问题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标记性是制约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学范畴内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特征的心理直觉。此文从语言学和认知角度出发,用标记理论探讨汉语母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并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标记性是以有标记和无标记为两极的连续体,并和语言的普遍性紧密联系。母语负迁移的发生受母语和二语标记关系的制约。虽然标记理论对母语正迁移还缺乏关注,但它对正迁移仍然有解释力。有关标记性的认知因素会影响母语迁移。  相似文献   

4.
标记性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方面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心理类型和典型性,这两个因素都是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的感知。标记性理论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一般疑问句作为英语中一个最基本的句型,也有其心理原型。学习者在使用中,因为受典型性认知的影响而经常会犯错误。基于心理类型理论和典型性理论,以一般疑问句为例,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心理典型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考查心理典型影响二语习得的条件,以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拟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为参照点来调查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在构造英语疑问句时发生的迁移现象,探讨语言标记理论在解释母语迁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从语言共同性和语言标记性出发的标记理论在解释母语迁移方面比对比分析假设具有更强的理论效果。  相似文献   

6.
迁移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可分为语际迁移,包括母语干扰、语言标记性、核心性、语言距离、文化和习惯影响以及思维方式差异;多语际迁移及语内迁移,同时还受到其他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语言学和认知学理论将标记性纳入母语迁移的研究中。语言学以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标记差异做比较,说明母语迁移的可能性;认知学则以母语特征的典型范畴为基点,分析二语学习者对母语迁移的选择性。标记性理论的提出对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康慧 《考试周刊》2013,(91):91-92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标记性理论制约着母语的迁移。本文从标记理论的含义出发,阐述了标记性理论与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并结合母语与目的语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标记性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Eckman(1977)的“标记差异假说”指出,目标语结构的标记性比母语对应结构更强的情况下,迁移同样可能发生。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瞬间性动词。通过对比发现,英语瞬间性动词的标记程度更强。练习卷的完成情况表明: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瞬间性动词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往往易于将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导致表达的错误,造成负迁移,而这些错误有很大的部分都是由于语言的标记性差异造成的。为减少负迁移,英语学习者应该在初学时就要留意英文是强标记而汉语是弱标记或者无标记的语言项目,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习惯用英语表达方式思考问题。为减少标记性差异所引起的语间负迁移的产生,教师应该经常分析与纠正学生运用英语中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影响可以从它在习得中的形式、内容、过程来研究和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及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导致迁移.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介语的研究始终倍受关注,研究发现,语言迁移与中介语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就语言迁移对中介语形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学习中,词汇搭配是基本的结构。在外语学习中,它较为活跃的分子,也最难掌握。文化、语言差异性等因素会对于母语迁移产生影响,这必然会引起词汇搭配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迁移。在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也已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本文将从影响语言迁移的标记性因素着手,以标记性理论和词汇搭配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词汇搭配的标记程度,进而利用标记理论分析了词汇搭配的迁移过程,以便更好地促进外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是包含很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目前学界对语言迁移中的一系列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从模因论角度研究母语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语言迁移研究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学习者已有的母语模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二语模因是接纳还是排斥对语言迁移的产生至关重要。只有当母语与目标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母语模因才会影响二语学习,母语迁移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新的模因与接收者已掌握的知识才会在兼容过程中被接受并保留,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并不能完全对等,中西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能存活下来,新模因通过宿主与旧模因结合而成的复合模因体或模因变异体并不能被二语本族语者所理解,语言学习过程出现僵化现象,这时就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4.
赖鹏 《现代语文》2013,(1):151-153,161
英汉情态助动词在否定词位置、否定范围和疑问式的构成方面具有诸多差异,汉语的情态表达式由于否定词位置的不固定、在疑问句答语中肯定否定形式的不一致而体现了较强的标记性.由于标记性导致母语迁移,探讨英汉情态句的跨语言差异并确定其标记性强度,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促进英美留学生汉语情态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5.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母语正迁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习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母语迁移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和制约母语迁移的学习者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意识因素以及学习者的发展期因素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学习者因素与母语正迁移的关系有利于对语言正迁移进行全面认识并提高对二语习得本质的理解并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英语写作长期受母语词汇,语篇,字母、标点,句法、词距等母语负迁移干扰,主要原因在于存在语言标记性差异、东西方思维差异、小学生情感过滤过强、教师词块教学存在问题等。有鉴于此,应该引导学生增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超越"最近发展区",实施词块教学法,鼓励小学生借用思维导图串联词块自主作文等。  相似文献   

17.
武炫 《电大理工》2012,(2):63-64
语言迁移的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以及文化五个层面入手分析母语迁移现象,并通过讨论了解影响母语迁移的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从而正确认识并积极的克服母语迁移,以找出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有效方法。最终得出结论:研究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标记理论在语言迁移过程中的解释力的论述,指出语言标记性理论对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它运用语言共同性理论来分析和总结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各种教学法对母语的态度大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主张利用母语;一类主张排斥母语.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或全部归结为母语这一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而语言的迁移现象又不可避免的成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障碍.那么,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时究竟应该持哪种态度,本文将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负迁移的不可避免性及中介语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母语的迁移作用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影响可以从它在习得中的形式、内容、过程来研究和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及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导致迁移。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