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学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从团队的层面看,跨学科创新团队就是由若干异质Agent构成的"多Agent系统",并对应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基于社会网络的发展,既有研究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在此过程中起到“破坏性冲突”的作用,正文基于对企业研发团队实证调研,创造性的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通过对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商飞集团、伊莱克斯电器公司研发团队的共计327名成员进行实证调研发现:(1)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路径上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无影响,情感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认知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一个混合效应模型,考察了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2个时点的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造性思维正向影响员工突破式创新能力;(2)创新性过程投入在创造性思维和员工突破式创新能力之间扮演中介作用;(3)通过改变创造性思维与过程投入的关系,创新自我效能对创造性思维通过过程投入对突破式创新能力产生的间接效应起到调节作用;(4)进一步,通过改变过程投入与突破式创新能力的关系,创新自我效能对创造性思维通过过程投入应对突破式创新能力产生的间接效应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创新螺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开发是知识创新活动,可以分为创意发现、概念原型、产品研发和组织创新四个阶段,结合个体、团队、组织和跨组织四个层次对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创新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产品开发阶段与知识创新活动具有一一对应性。个体知识创新对于产品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个体的渐悟--顿悟现象。最后,构建了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创新模型,提出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创新双螺旋理论。研究丰富了现有的理论,也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网络,既有研究在创新团队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的影响;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属于破坏性冲突.明确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的划分标准,内部连接强度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程度等,外部连接强度指团队与包括竞争者、合作者、客户等外部组织之间的沟通频率;提出创新团队成员的情感冲突是由认知冲突转变而来的,源自个体的认知冲突及其背景不同.从冲突视角出发,并考虑中国人普遍具有的含蓄特性,以上海汽车集团等5家企业研发团队327名研发人员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对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情感冲突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结论,创新团队的内外连接强度、情感冲突、知识创造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出建议:研发团队内部应增强成员间联系,并加强团队整体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相互学习、竞争等关系,以及重视鼓励通过碰撞来激发创新等,以促进组织创造新知识、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囱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悦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203-203,269
科技创新团队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以知识创新为主要活动的团队内,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对整个组织的创新绩效有决定性影响。但团队成员的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成员知识转移积极陆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不易观察和测评,所以组织承诺作为联系成员和团队的重要心理纽带,能够有效的预测成员个体的工作绩效,成为了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提高团队成员的组织承诺可以有效的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项目的实施大都需要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的科研团队来完成,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对科研工作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演化无标度网络模型与仿真分析,研究科研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分析复杂网络演化中的巨分支现象和网络创新活动中科研人员个体在科研团队构成过程的偏好吸引现象及相互作用,验证科研团队构建与发展中成员组合的合理配置和效率问题,并对科研团队的人员构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典  曹春明 《软科学》2020,34(2):98-102,123
结合个体二元性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审视组织情境对创新团队领导心目中理想下属原型的差异性影响。对380名创新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并使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情境差异致使领导抽象层和具体层IFTs原型均产生差异,领导感知的外部环境动态性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互惠信念以及突破式创新行为的期待,内部任务规范化会强化其对下属创新思维、自我效能以及渐进式创新行为的期待,环境竞争性与决策权限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女性领导更注重创新思维,成熟领导会同时期待突破式与渐进式创新行为,而更大规模团队领导会偏爱渐进式创新行为。研究揭示了个体二元性在领导心目中的内隐原型变化。  相似文献   

11.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屠兴勇  林琤璐  江静 《科研管理》2019,40(7):267-274
领导教练行为被视为决定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但尚未出现关于这种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采用282份领导-下属配对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检验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教练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2)批判性反思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知到的领导对创新支持在批判性反思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进一步,(4)批判性反思的中介作用受到了感知到的领导对创新支持的调节,感知到的领导对创新支持程度越高,领导教练行为通过批判性反思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丰富了教练行为与创新行为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领导教练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批判性反思对创新行为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13.
从资源拼凑和外部创新搜寻的交互视角,本研究认为企业在技术市场需要通过复合的途径为知识或技术找到最佳的“工作”,即推动企业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寻找均衡点,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双向开放式创新。通过来自珠三角的176份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1)外部创新知识搜寻对双选开放式创新,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的影响。(2)企业资源拼凑对双向开放式创新也均起到了正向影响。(3)企业资源拼凑与外部创新知识搜寻的交互作用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娟茹  杨瑾 《科研管理》2019,40(4):224-232
本文以跨国公司回任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回任适应分为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三个维度,实证研究回任适应对回任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探讨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和创新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160位来自我国20家跨国公司的回任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均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知识转移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知识转移在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自我效能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此外,有调节的中介检验表明创新自我效能调节知识转移在回任适应与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即中介关系在高创新自我效能下比低创新自我效能下更强。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海燕 《科研管理》2015,36(1):54-62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而高校是国家创新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研究主体之一,因此,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水平。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不一,并且对于团队创新绩效考核的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往往是简单的根据学科带头人的水平,科研骨干人数,申请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等级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简单通过增加科研投资额度及高新招聘高端创新人才来提高。忽略了创新环境、创新气氛、创新沟通等方面的提升,没有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创新团队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本文将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考核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创新团队的特点及国内外管理方法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选用PDCA循环法作为论文理论分析方法,论文结合PDCA循环法分析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高校创新绩效考核及PDCA循环理论研究予以完善。并将应用PDCA循环法找到影响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论文选取北京某高校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进行实证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对该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考核,PDCA循环找到该高校创新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找到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对该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内部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进行创新能力水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创新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检验可以看出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创新绩效考核对于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水平是有帮助的。最后,提出对于高校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与措施。根据文献及实践分析提出目前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四点措施,即:创新课题选择,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与环境建设。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由于全国高校创新侧重点不同,存在该方法考核时考虑不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该方法在同类问题应用中存在问题,这是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芮正云  马喜芳 《科研管理》2022,43(9):176-184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曲刚  路鑫  王琦 《科研管理》2022,43(4):177-184
创新团队中,成员的交互记忆系统反映了团队成员基于对彼此掌握的知识的认知而形成的分工协作机制,对于团队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与网络嵌入特征则是构成了影响交互记忆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探讨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了以团队及成员的网络嵌入特征表现出的在其中的边界效应。本文选择某高校学生组成的移动应用软件项目设计团队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团队创造力提升、任务效率改善提高和成员满意度改善三条路径;其次,信任不对称不利于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信任不对称会触发团队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不利于对彼此知识的识别、检索和协调,阻碍交互记忆系统的有效运行;再者,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网络中心性能够显著削弱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抑制作用,但同时降低了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积极贡献。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拓展了创新团队绩效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从网络嵌入视角揭示了交互记忆系统驱动创新团队绩效的边界条件,对于提升团队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团队已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本组织架构,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注焦点。为此,以装备制造企业的不同团队或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将领导—部属交换、团队社会网络异质性及联系强度纳入到员工前摄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中,构建了多层次概念模型。通过对13家装备制造企业113个团队的领导与员工的调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前摄行为的2个层次(个体前摄行为、团队前摄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和联系强度在员工前摄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高质量的领导—部属交换能够强化员工前摄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