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出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其特性和形成原因的科学把握。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以非出口企业、FDI企业为对照组,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企业冗余资源、技术装备程度、国有股权比例、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具有类型异质性和大小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考察了出口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决策从总体而言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低出口密度企业,高出口密度企业的出口对其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以上结论说明中国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应注重调整导致部分企业高度依赖出口的深层次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3.
李长青  李鑫  逯建 《科研管理》2018,39(3):59-68
本文将出口学习效应拓展到绿色生产率领域,研究出口学习对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以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该影响在不同分位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线性特征;同时,出口学习影响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具有门槛特征,随着企业融资约束门槛值的降低,出口对绿色生产率效应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库兹涅茨倒“U”型结构。本文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可以提升企业的绿色生产率水平,出口学习效应存在;企业出口对其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4.
耿强  吕大国 《科研管理》2015,36(6):137-144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相关国内文献,大多集中在检验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对如何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具体机理较少涉及。本文认为,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主要原因来自企业出口后的研发概率与绩效更高,在出口过程中企业会更有可能选择研发投入,且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本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基于多达100万个样本点的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后选择研发投入的可能性会增加21.63%,而研发投入的选择,给这类企业带来了每年约7.3%的生产率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不仅可以发挥比较优势,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加自主选择研发投入,并在中长期提升生产率,获得动态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使用1999—2007年中国〖KG(2x〗制造业企业数据,以新产品产值与研发作为创新指标,对中国的出口学习效应进行检验.首先构建Probit模型探究企业参与出口是否会提高其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其次将样本按照所有制、规模和所在地区进行分类,研究这些差异对企业出口学习效应的影响.企业参与出口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产品创新和研发的可能性,同时出口学习效应还会受到企业内外部〖KG)〗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后发国家企业通过产品出口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出口中的技术学习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伴随企业出口广度和出口深度的逐步加大,这种学习效应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通过从出口深度与出口广度2个维度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中学习效应,阐述企业出口活动与创新能力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出口广度而非出口深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从企业性质看,出口广度对国有及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均有正向影响,而出口深度只对私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从行业性质看,出口广度主要对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显著,而出口深度对高技术行业企业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肇中  王磊 《科学学研究》2020,38(1):180-192
由典型的技术标准规制——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出发,在匹配和整合了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等微观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进口国技术标准在出口当年确实通过提高贸易成本抑制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进口国技术标准引致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这导致在未来数年中进口国标准对企业出口增长形成推注作用。这种引致技术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主要体现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当中。研究结论表明:进口国技术标准并非只是单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非关税壁垒,且对于技术上相对劣势的出口国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万晓宁  孙爱军 《软科学》2016,(6):134-139
从信贷约束视角对企业国内销售、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的选择进行理论解析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影响国内销售的可能性最小;总体信贷约束变量对间接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刺激效应;银行信用对企业直接出口存在显著的正向刺激效应;在信贷约束对企业直接出口份额的影响中,低廉的信贷成本可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银行信用这一信贷约束发挥作用时,对直接出口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从高污染行业转向绿色低碳行业,从而推进绿色产业创新和经济绿色发展。基于2002—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和非污染行业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污染行业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显著降低。异质性拓展分析的结果表明,低研发密集度、国有、固定资产占比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和环境规制水平低的污染行业出口企业在政策实施后均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高研发密集度、非国有、固定资产占比高、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低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和环境规制水平高的污染行业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影响机制的检验结果显示,融资成本在绿色信贷政策与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在“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更好地推动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为例,分析得出技术创新是落后地区企业出口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出口能力对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样具有积极效应,二者协同发展,为实现赶超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新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以维持技术领先优势、保持技术垄断地位的战略手段之一,这种管制会对被管制国的技术创新产生巨大冲击。本文选取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围绕国外技术管制政策,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检验发现,在技术管制政策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均显著增加,但技术创新效率有所降低,且提高了技术创新成本;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受技术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不一致,生物制药与新材料行业内企业的固有创新路径未发生较大改变,而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相关企业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创新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使用2003-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本文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具有“激励相容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在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出口是最为普遍的国际化扩张战略,是促进新兴市场企业成长的重要路径。现有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检验了“出口学习”效应,但较少关注新兴市场企业出口学习结果的差异。本研究通过整合组织学习和注意力基础观理论,基于世界银行2008—2012年对东欧和中亚地区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审查了出口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注意力结构化分布对出口学习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组织注意力的结构化分布,导致了新兴市场企业出口学习结果的异质性。具体而言:(1)新兴市场企业出口战略能够提升其产品和流程创新绩效;(2)国有所有制、财务冗余会提升出口战略对流程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网络营销能力会提升出口战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海归高管和研发创新的合并数据,考察了高管团队的海外经历及其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总量。此外,拥有更多海归高管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质量,更少存在策略性创新行为。进一步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发现,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均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不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产出,但对创新效率存在正面影响。由于高管的海外经历可能与技术创新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与前面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欧盟标准化外部性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的区域标准化举措在逐步消除内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给区域外带来的负外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向欧盟的出口。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落后也已经影响到企业和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因此,笔者尝试将欧盟标准化元素作为技术创新的信息源,从理论上为我国的出口企业探讨一条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径,以期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同时,减少欧盟标准化带来的中欧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理论、同群效应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及其诱发机理理论分析框架,识别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发生的关键诱发因素,并以中国化工行业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及其诱发机理。研究发现: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显著存在;②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发生受到行业竞争强度、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和企业信息解读能力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黄苹  蔡火娣 《科研管理》2020,41(6):80-8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评析了技术创新中的需求拉动论、技术推动论与政府引导论,然后以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考察市场需求是否具有中介或调节效应。最后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内精伦电子、华中数控等企业为案例进一步阐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和市场需求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市场需求对政府补贴与企业RD投入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研发投入与企业创值能力显著正相关,市场需求对企业RD投入与创值能力有显著的正调节效应,而政府补贴对RD投入与企业创值能力存在显著负调节效应。政府补贴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研究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面对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在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博弈中,博弈双方技术创新收益和技术创新成本的主要参数的变化将导致演化博弈策略最终收敛于不同的稳定均衡点,进而影响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国对于高技术产品设置的技术壁垒会刺激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企业出口市场规模越大,技术壁垒下的这种技术创新效果越明显;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控制和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规模控制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人力和技术创新物力的增加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滞后效应,其促进作用在滞后7期出现,且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大于财力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