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的数字转型与创新发展态势广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企业战略如何提升数字创新绩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点。本文基于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数字企业的1612条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中介效应分析与调节效应分析探索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的数字创新绩效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产权性质正向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3)企业所有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明晰数字创新路径,助力企业数字创新成功,提升我国企业数字创新能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勇  赵茂饶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06-115
将专利引进划分为排他式引进与非排他式引进.基于技术追赶理论视角,比较研究不同引进方式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引进企业自身知识基础的中介作用以及引进专利知识特征的调节作用.运用2006-2019年间沪深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影响,排他式专利引进比非排他式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高的影响更大,企业知识基础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企业知识基础较弱时引进专利知识异质性在非排他式专利引进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健 《科学学研究》2024,(5):1110-1120
数字化时代,我国企业纷纷实施数字化战略,但获得较好数字创新绩效的数字化企业却甚少,而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数字化是一个探索与试错的过程,而高管决策逻辑是企业数字化的起点。为此,依据效果逻辑理论,以221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效果逻辑对数字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效果逻辑对数字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因果逻辑对数字创新绩效具有负向作用,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乘积项对数字创新绩效并无显著性作用;(2)失败学习在效果逻辑与数字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机缘巧合在效果逻辑与数字创新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失败学习对机缘巧合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化情境下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关系的研究并推动了机缘巧合理论在国内的发展,对企业如何提升数字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数字平台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来创造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已有研究在数字平台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并不清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本文识别出了数字平台情境下的两种管理行为——数字平台架构柔性和整合能力,以解释数字平台驱动价值创造的逻辑。基于中国129家企业样本数据,研究证实:(1)数字平台架构通用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均显著正向影响组织绩效;(2)整合能力在数字平台架构柔性的价值创造机制中扮演着中介作用,其中整合能力在数字平台架构兼容性、扩展性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效应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扩展了资源编排理论在数字平台情境下的适用性,为数字平台价值创造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卢超  王璇璇  周迪  王倩倩 《预测》2023,(2):16-24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在利用数据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存在数据滥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涵盖平台企业、用户和政府在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平台企业数据滥用行为的治理机制,并通过MATLAB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平台企业滥用用户数据获得的额外规模报酬的增大对平台企业数据滥用行为的治理具有双重影响;(2)用户举报公正度对平台企业数据滥用行为的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政府的奖惩机制对平台企业和用户具有相反的作用机理。本文对数据要素市场和平台治理研究有较好的理论贡献,并为平台企业数据滥用行为的治理提供实践参考,有助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设计与监管。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引领的创新产出。基于数字化研究前沿和组织惰性理论视角,采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位企业数据共享程度越高,越能促进流程数字化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公司隶属性削弱了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国有入股促进了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从企业层面揭示了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深化了组织惰性与流程数字化互动机制对创新绩效转化的作用机理,对在位企业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王健 《科研管理》2023,(12):42-49
如何提升数字创新绩效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而现有研究对此的关注却十分稀少。本文基于效果逻辑理论,以209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效果逻辑对数字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效果逻辑对数字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效果逻辑能促进机缘巧合的发生,机缘巧合在效果逻辑与数字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也即企业数字化中秉持效果逻辑更易产生意外机会,而通过对意外机会的把握能更好促进企业数字化;(3)人工智能意识在效果逻辑与数字创新绩效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创新绩效前因变量相关研究、弥补了企业数字化研究对组织成员心理问题关注的不足、推动了机缘巧合理论在国内的发展,并为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浏河 《未来与发展》2023,(1):42-47+23
平台业务的兴起,是经济数字化的进程,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对传统制造业拓展空间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平台模型和数字经济的模型计算公式验数字平台与产业拓展空间之间的关系,认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台模型的快速发展根源是主要在于消费者端看到的直接网络效应和在消费者端和生产者端市场看到的间接网络效应。文章将平台分为类型1(互联网平台类型)、类型2(生产者生态系统类型)和类型3(物联网数据类型)进行研究。文章认为传统供应链(流水线)模式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数字化与网络物理系统等事物的融合进展,传统制造业可能会受到数字平台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马鸿佳  王亚婧 《科学学研究》2024,(1):146-157+182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Mplus8.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以427家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对制造企业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组织惯例更新与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的3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利用能力和数字重构能力以及组织惯例更新都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数字利用能力、数字重构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分别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动态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本文将在理论上拓展数字化情境下大数据资源对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推动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制造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借助大数据资源,提升数字动态能力,加快组织惯例更新,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数字平台风险的负面影响研究中,目前关于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同时缺乏隐私保护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的作用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数字平台风险对平台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以运营数字平台的制造商和分销商为研究对象,设计针对数字平台风险、客户参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绩效的测量量表,基于170份问卷调查数据,应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平台风险对平台创新绩效具有负向作用,其中客户参与具有中介效应,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减弱这一负向作用。为此,企业需要重视对数字平台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重视客户参与在平台创新绩效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和保障作用,以最大限度缓解客户的数字平台风险感知对平台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的创业与以往显著不同在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成为支撑创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创业企业如何利用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成长,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数字平台生态中的创业企业成长构建了一个涵盖“自身战略定位”和“与平台架构的关系”2个维度的战略分析框架。其中“自身战略定位”包括“头牌导向”和“平台导向”;“与平台架构的关系”包括“遵从架构”和“突破架构”。据此,本文得到了数字平台生态中创业企业成长战略的4种类型,即“乖孩子、好伙伴、开拓者和竞合者”。进一步地,本文尝试引入与数字平台生态中创业企业成长相适配的理论分析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值得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产品开发中的动态平台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毅  范保群 《科研管理》2004,25(4):97-103
产品平台是连接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采用平台战略能以低成本快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本文首先揭示从能力到产品平台、到产品族、到市场、直至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过程。然后阐释动态平台战略,即基于产品族、产品平台和企业能力的动态更迭。这些动态更迭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最后,本文以四川长虹为例说明动态平台战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张洪  宋达娥  王鑫鑫 《科研管理》2022,43(7):171-180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机遇期以来,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众筹,给初创企业及个人创业者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方式和筹资渠道。众筹融资绩效不仅是创新项目发起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众筹平台兴衰的决定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对众筹项目特征进行理论抽象,构建创新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实证分析相对优势、兼容性和可观察性创新特征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并探讨项目状态和发起人信息披露在此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众筹项目的相对优势和兼容性特征均正向影响众筹项目融资绩效;项目状态和发起人信息披露均正向调节相对优势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而负向调节可观察性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仅发起人信息披露负向调节兼容性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平台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凭借所处生态系统中的枢纽地位、独特的信息数字技术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向平台上经营的企业进行“赋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赋能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整合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平台赋能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了价值共创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基于对690份出口跨境电商开展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出口跨境电商的绩效,价值共创的三个子维度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解决问题和灵活做出调整,在平台赋能对出口跨境电商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平台赋能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企业通过有效与平台开展价值共创,充分利用平台赋能作为创新发展的驱动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如何协调数字平台创新发展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央行推动条码支付平台互联互通为研究背景,把平台开放与排他性行为结合起来,运用圆周模型对平台开放程度与平台不同策略选择产生的竞争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互通可以促进条码支付平台创新,改善消费者效用和社会福利,产生更高的社会价值,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2)互联互通后,排他性策略使平台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实施排他性策略平台数量的增加,会使所有平台商家规模、平台利润受损,但商家效用、社会福利会增加。据此,本文认为对开放平台的监管,应以竞争效应和技术创新为依据,避免过度干预造成的“硬监管”、“一刀切”的监管困境。  相似文献   

16.
周青  王燕灵  杨伟 《科研管理》2020,41(7):120-129
 基于国家创新和数字化战略的考虑,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力求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领域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特别是县(区、市)层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2015-2017年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接入、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四个方面实证研究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化接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区域数字化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推进区域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但需注意协调在不同数字化投入方向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和过度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耀吾  曾艳  翟翌 《科研管理》2020,41(3):31-42
本文从开放广度和深度2个维度系统探索软件平台开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平台吸引力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确定平台创新绩效的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5年间中国上线并上市的30家软件平台有效样本及其主导企业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台开放广度对平台创新绩效所有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开放深度呈倒U型影响平台创新绩效;不同维度平台吸引力对开放度影响创新绩效过程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其中,正向调节开放广度的影响成立,但对开放深度影响的调节作用不尽一致。研究结论对于系统认识软件平台开放性与平台整体创新绩效的关系,促进平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指导主导企业的平台开放决策,提升开放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熊爱华  侯德恩 《科研管理》2022,43(12):89-97
为探索多重条件并发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机会资源一体观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通过对193个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形成依赖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要素的组合;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不同要素的组合形成两类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1强调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类型2强调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机会开发适配的资源联动方式存在差异,其中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共享和资源编排匹配良好,而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编排、资源拓展匹配良好。研究结论揭示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多条等效路径,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研究,也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To cope with the digital transition exacerba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managers of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need to adopt innovative practices to face uncertain scenarios and create long-term value, identified as transform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s. Among emerg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digital platforms are shaping and outgrowing the e-commerce channel representing a potential opportunity for manufacturing SMEs to embra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rawing on affordance theory, this research uses a mixed method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how manufacturing SMEs’ e-commerce commitment and digital platform adoption stimulate the actualization of three e-commerce affordances: consumer knowledge gener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ustomer diversification. Based on survey responses from 165 manufacturing SME managers, we find that direct selling through owned websites actualizes consumer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rect selling actualizes customer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gency selling through third-party platforms actualizes all three affordan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commitment and ecommerce performance is mediated by consumer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but not by customer diversification. A fsQCA analysis outlines seven configurations actualizing these e-commerce affordances by pairing different ecommerce approaches with degrees of e-commerce commitment. Finally, an analysis of open-ended questions from 24 respondents complements the study and deeply interprets the seven unique configurations outl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