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卓  王宏起  李玥 《科学学研究》2020,38(4):723-733
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引文网络,揭示其隐藏的模块化特征对主题演化动态关联与发展轨迹的影响。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冲积流图展现主题发展轨迹蕴含的知识脉络。研究表明: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引文网络模块化特征经历了模块初始化形成、核心-非核心模块相互作用、核心模块再增长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模块化特征体现引文网络结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仅对模块内部主题多样性和普遍性方面具有差异性影响,而且对模块间主题相互作用也有较大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引擎,已成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要素。以31个省份为案例,基于组态视角,运用fsQCA方法探究科技创新要素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以及各因素间的联动关系,剖析影响各省份产业升级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研究发现:高产业升级指数的驱动路径有3条,可划分为成果转化-科技资金主导和环境规制-科技人力主导两种类型,案例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非高产业升级指数的驱动路径有6条,组态多样且与高指数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该路径中科技创新环境与科技人力投入存在替代作用,案例分布均匀且集中于中西部省份。研究结果不仅基于组态思维丰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领域的学术研究,而且为各省份制定实操性强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是指联盟网络内部主体、战略、技术创新过程、资源、环境等要素由于相互协同与竞争,在共同实现联盟网络竞争优势以及联盟网络主体各自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耦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整体创新效应。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为载体,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机理模型,给出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政府间,以及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运生  陈祖琼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17-1324
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促进系统内协作R&D,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供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新路径。研究从“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双维联合分析视角,探讨了中国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企业销售增长的深层次机理。研究发现: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及产品营销行为具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高科技企业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完善技术依存体系,激发同一技术范式的直接网络效应,推动本企业核心技术向产品转化;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还通过协调互补配套产品技术关系,激发间接网络效应,有助于强化企业的产品营销效果,推动企业销售增长。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创新网络是全球化和绿色化持续推进背景下企业保持全球竞争力、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理论观点出发,以生态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涵、特征并基于创新三螺旋理论构建生态创新网络模型。同时,结合超循环理论探讨生态创新网络的进化逻辑,为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网络的构建和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研究发现:生态创新网络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三类主体,三类主体在生态创新领域的螺旋交互形成正向的生态创新格局;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两大模块分别侧重绿色技术知识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综合商业模式构建;内部网络(政治网络、科学网络、产业网络等)和外部网络(金融网络、中介网络、专业网络等)共同维持生态创新网络的平稳运行。同时生态创新网络具有开放性、生态化、高效率、动态性的特征。生态创新网络遵循从反应循环到催化循环再到超循环的进化逻辑。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催化循环在网络中的联合演化、共生耦合推动形成生态创新网络的超循环,而相关管理机制催化生态创新网络从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到超循环的进化,并持续推进生态创新网络的优化升级,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网络...  相似文献   

6.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和演化路径,基于价值共创和动态研究视角,运用生态学的Logistic方程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系统演化均衡点及均衡条件,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不同演化模式的发展趋势,揭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价值中枢层、价值融合层、价值服务层3类价值主体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围绕价值获取和创新互动而共同创造价值的复杂系统;(2)3类价值主体之间共生度的大小决定了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的稳定性和均衡状态;(3)互利共生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3类价值主体协同作用,系统成员应致力从寄生共生和偏利共生模式转换到互利共生模式。为促进区域区块链产业创新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对于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企业应充分平衡种群共生演化动力、优化共生环境、制定和完善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武汉市产业创新的路径依赖特征,从产品创新视角将产业创新路径依赖类型分为吸收创新路径依赖、联盟创新路径依赖、内生创新路径依赖和创新体系引导的创新路径依赖,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演进中的网络、分形和企业文化三个方面的路径依赖及重塑,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创新中外部网络和分形具有非良性路径依赖特征,并且企业文化路径依赖基本正常,最后提出产品创新视角下产业演进中的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双因素嵌入的路径重塑。  相似文献   

9.
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 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挑战,系统提升我国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现有知识创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大学、企业、政府”构成的“三螺旋”框架,无法体现新时代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路径、多种创新模式的平行共存与协同演化特征,致使研究者破题“卡脖子”难题时缺乏整合性视角与适用性框架的支撑。本研究基于知识创新范式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以系统工具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挑战,深入探究新时代“模式3”知识创新“多重螺旋”(N-tuple helices)生态系统的主体特征与拓扑结构。以之为基础,讨论系统性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应对“卡脖子”挑战的可行路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刚  王健权 《科研管理》2022,43(11):55-64
对创新文化领域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令人激动。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位、创新过程、DNA演化及文化创新这四种理论视角,首先探究了创新文化的理论之“根”,它是创新理论与文化理论相融合而成的产物。然后,基于理论溯源进一步提出创新文化的演化框架,揭示创新文化的演化机理。最后在机理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境做进一步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创新文化的发展脉络,推动中国式创新文化的更深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明确技术创新路径。以集成电路相关技术专利为基础数据,分析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勾勒典型合作创新路径;探究集成电路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运用复杂网络构建知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考量各参与主体在集中型、多元型和混合型等典型技术创新策略下的知识流动情况,进一步分析主体创新绩效变化及网络结构演变。研究表明,知识创新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大时,采用多元型技术创新策略有利于创新主体发展,而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小时,则适宜采用集中型技术创新策略。参与主体对技术路径的依赖度会左右其对合作伙伴的策略选择,且依赖度超出一定阈值时会严重抑制创新绩效的提高,而这一抑制效应能通过创新主体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模型仿真分析基础上,提出三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优化路径,即“创新网络边缘型节点寻求‘聚合节点’”“技术革新导向的节点外延合作关系”和“市场收益导向的节点加强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15.
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是专利联盟的基本职能之一。我国专利联盟出现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尚未产生深层次的作用。联盟特质对联盟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专利联盟中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成长机理,发现了各项联盟特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提出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改进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专利联盟的市场价值。研究结论对我国专利联盟与联盟企业的发展均存在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韩锋,张永庆     
韩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21-126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研发产业集聚及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对于深化研发产业性质特征、演化动力、空间集散形态及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集聚分析对于丰富空间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现实参鉴价值.从文献回顾、研发产业的空间形态及表现、研发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等方面阐述研发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内容,结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研发产业集聚案例及实证分析系统说明研发集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空间辐射影响力.最后通过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和研发产业集聚导致区域地理实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指向的变更、研发产业集散的时空过程导致产业资源的整合和空间重组、研发产业集聚加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研发联盟的空间响应机制、研发产业集聚导致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加速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吴言波  邵云飞 《科研管理》2021,42(9):103-111
   基于网络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以3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探讨了联盟组合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联盟合法性与环境动态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法性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联盟合法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刚  邓宛如  王颂  郑杰 《科研管理》2022,43(7):85-95
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奏效理论,对龙芯在CPU技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芯片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在突破芯片“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性-兼容性”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外部不确定环境及自身资源存量将影响其网络构建和技术突破的决策逻辑。初期主要基于奏效逻辑进行决策,后期遵循“因果-奏效”间断平衡逻辑进行综合性决策。(2)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演化依次采用 “撬动-带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的机理模型,推进企业创新网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并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