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弗兰克·阿普沃德为代表的澳大利亚连续体理论者吸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思想,正式提出多维、动态、宏观的文件连续体理论,这使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连续体方法进一步升华为具有时空结构的概念模型。它已经超出了官方文档管理实践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中的一切records管理行为。因此,文件连续体模型中文件保管形式轴上对应四个维度的坐标(Archival)document、Record(s)、Archive和Archives也被赋予了与管理实践不同的概念内涵。本文在正确理解这四个核心术语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档案界仅从档案管理实践角度理解文件连续体理论是十分片面的,偏离了其核心思想,是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误读。具体而言,这种误读体现在对“连续体”概念、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运动规律的关系理解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归纳了目前档案科学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归档与档案化两种模式,剖析了受文件/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影响形成的传统归档模式的内涵及其介入数据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阐释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档案化模式,提出数据资源档案化的观点及档案化模式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思路。文章认为传统归档模式存在局限,难以适应数据时代数据资源保存的需要,推动传统归档模式向档案化模式转变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弱化了数据与档案的边界,强调了档案化模式在数据时代的核心影响力;另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变“控制”为“干预”,突出了档案科学在数据时代的理论贡献力。  相似文献   

4.
文件连续体理论否定了某些西方版的文件生命周期模式 ,却不可能否定中国版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文讨论了两种理论的哲学基础 ,指出电子文件运动仍然具有阶段性 ,与管理、维护电子文件的社会主体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认为可以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 ,对建立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内的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进行全面探索。本文为导引之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用户访谈法,在SOR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SOR理论的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模型。其中S指影响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的外界刺激,包括“档案服务”“档案资源”“社会环境”三个一级标签;O为学术型档案用户特质和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其中用户特质包括“学术背景”“用户需求”“档案认知”“档案利用能力”四个一级标签,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包括“情感中介”“认知中介”两个一级标签;R为利用行为,包括“积极行为”“中立行为”“消极行为”。本研究期望能为档案馆了解档案用户利用意愿和档案利用行为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档案的“记录性”是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根源。论文首先梳理了档案学界对“记录”的认识,从记录主体、记录客体、记录方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档案记录的特点,并总结出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第四范式及档案多元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档案记录观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政府档案记录的客体化、扁平化、多元化趋势,并从微观事务证据和宏观历史叙述两方面反思了该现象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档案记录现象的变化从根本上而言是由来源记录的发展所致,从记录观的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我们深化档案来源原则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7.
医院作为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实体形成者,一直以来关注点主要是档案的接收、保存与利用,未对档案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本文应用PFMEA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的“形成—接收—保存—利用”全流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以措施优先级科学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的优先级排序,保证流程优化措施的实效性,有效降低档案全流程管理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档案概念扎根于文化传统,由于缺乏统一的术语往往难以翻译,这可能会导致误解,影响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协作。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在电子文件管理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澳大利亚逐渐形成了文件连续体模型。文章着眼于法语系档案工作者和文件管理者对于文件连续体模型的理解方式,将对文件连续体理念的误解归因于不同语境中的翻译和转换问题;此外,特殊术语本身也令人费解,这些术语(特别是records、recordkeeping和continuum)的使用与日常语言所指不同,或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含义。通过对瑞士法语系档案工作者进行访谈,作者探索了他们对文件连续体模型的理解,以及他们为满足众多利用者需求而在文件形成和文件保持中所采取的措施。虽然受访者是在文件生命周期框架中工作,但小范围的“连续体行为”对文件的形成、管理和保护,以及满足众多利用者需求的能力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吕文婷 《档案学研究》2021,35(5):96-102
文件连续体理论在中国发展至今,中国档案界对其的认知态度始终是模糊、矛盾的,且国内部分主流认知观点与理论原内涵存在差异。本文从理论跨语境移植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进行阐释性分析,认为行政/法律传统与历史/文化传统并存的澳大利亚档案管理史和偏重行政/法律传统的中国档案管理史的差异无形中成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中国化的阻碍因素。若中国学者在理解文件连续体理论时忽视了语境差异,必将导致对理论内涵和应用范畴的认知受限。对西方理论的跨语境移植与引介研究,必须以充分认识西方语境和中西语境差异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针对档案学四大基础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整理理论、价值鉴定理论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探讨。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近10年来各基础理论的关键词,并加以统计、分析、绘图,梳理档案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并指明档案学理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学界存在的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一些误读,本文系统梳理和阐释了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核心概念、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指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是在澳大利亚基于证据和连续体的文件管理思想、文件系列体系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后保管主义及结构化理论建构的后现代主义文件保管的新范式。它强调文件并非是中立物,文件的运动具有时空延伸性。该理论的终极诉求是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文件保存体系,以完整保存集体记忆,促进社会民主发展。要实现这一诉求,文件的保存就需多方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文件连续体理论为文件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对建构完整的社会记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也为对传统档案学的核心概念及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The Continuum concept of pluralisation is often misunderstoo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how records are embedded in the society that created them from the time of their creation and how they can be further embedded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 by adding metadata to them, placing them in context, making them accessible to those who will need them in the future and potentially sharing them with the broader society according to societal rules. The author proposes to use the concept of societal embeddedness, which indicates that pluralisation is not just about sharing in the future, but also about incorporating societal expectations in records and recordkeeping systems, to help explain the concept of pluralisation. She shows how using simple examples from everyday life and discussing the societal context of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records can help explain Records Continuum concepts, and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 of pluralisation, to students from non-English speaking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national Records Management Trust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currently little capacity or infrastructu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or managing government records as authentic evidence of policies, transactions, activities and entitlements. Records management itself will not halt corruption and bring about accountability, but it is an essential contributor to public sector integrity. The Records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System (RMCAS) provides a means of assessing records management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resources against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uses a diagnostic model, based on the records life cycle, to identify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risk areas, and links with a database of training and capacity-building materials that can be used to plan improvements. Designed initially to measur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legal and judicial areas, it can also be applied generically. The RMCAS software application will shortly be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through the Internet or in CD-ROM format. RMCAS can be applied flexibly to take account of variations in size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operate, as well as developmental and national aspirations. It can be applied to both paper and digital records and ass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per and electronic systems. The views expressed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thos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归绥县志序稿》系民国《归绥县志》序文、赋役小序以及相关题签、题诗、信札等的原稿。其中钱玄同、吴闿生、王葆心的信札及傅岳棻的题诗均未见发表,史料价值较高。郑裕孚自序纵论古今,探索、追溯方志起源、沿革及方志学发展脉络,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刊本对照,序文内容间有不同,修订过程隐约可见。《归绥县志》被认为是现存内蒙古县、旗旧志中质量最好者之一,是研究呼和浩特史和内蒙古地区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在民国志书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部《归绥县志序稿》堪称一份珍贵的方志文献,对于了解和认识民国期间的方志编修过程及方志理论探讨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The historical records created by Australian child welfare agencies were never intended to be released to the children after they left ‘care’. They were administrative records that were compiled for the agencies’ own use, no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ildren or their adult selves. What happened after records were released to Care Leavers and reused by them is not what the agencies intended to happe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cannot be adequately mapped onto the Records Continuum Model and proposes a Repurposed Archive Continuum Model to represent the processes involved when Care Leavers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their records.  相似文献   

19.
档案进入数据态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档案价值鉴定体系。在概述谢伦伯格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信息公开、电子文件以及档案数据对双重价值理论时序性假设和方便利用等假设的冲击,反思双重价值理论在信息时代存在的合理性。从多元性角度重构档案价值理论,提出档案价值多元模型、档案多元价值变化时间模型,对档案价值体系重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