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外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在开始进入公共图书馆阶段初期,会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英国和美国。因此,对于这两个国家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探讨具有典型意义。按照这一逻辑,中国在20世纪初由藏书楼全面转入近代图书馆时期,同样存在着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分析,归纳出共同特征,在研究图书馆史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梁灿兴 《图书馆》2006,(1):11-13,17
本文讨论了在近代公共图书馆出现之前,图书馆事业的依附性.指出公众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事业在近代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的标志,并分析了公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试图探索图书馆事业获得社会独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奠定了近代图书馆的基石,公共图书馆服务所体现的图书馆精神,是近代民主精神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网络化对信息服务的巨大影响,曾一度代表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这种变化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公共图书馆精神,并对  相似文献   

4.
以中美近代图书馆界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时空为依据,论说中美近代图书馆的发展高潮时期,其发展重点分别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通过两国文化背景的分析,说明了两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不同,并以主要成果进一步说明了两国近代图书馆发展重点之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因缘殊深:从振臂呼唤到以图书馆作为人生的归宿,从图书馆中吮吸养料到“反哺”公共图书馆,直至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开拓、创新,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6.
质疑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明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4-25,64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晚清地方督抚与近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从地方到中央兴起了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热潮,本文通过端方、张之洞等在近代创建公共图书馆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说明晚清督抚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方与江南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作为晚清的地方督抚大员,积极筹划、支持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创建了当时与京师图书馆齐名的江南图书馆,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开风气者和发起人。  相似文献   

9.
亚洲文会图书馆是近代上海较早创建的公共图书馆,该图书馆最早引进了西方图书分类法,最早制作了目录卡片。该图书馆主要收藏研究中国的西文书籍与西文杂志,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东方学图书馆。亚洲文会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保护、传播知识的场所,也为汉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社会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群众文化》2001,(1):8-9,11
绍兴图书馆(又称绍兴市鲁迅图书馆)是绍兴地区的中心图书馆。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古越藏书楼”,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其管理方法和制度章程及图书分类编目的若干创新对中国图书馆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是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吴百超 《图书馆界》2023,(1):66-70+85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郭英 《图书馆学刊》2007,29(1):10-12
澳门公共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近代葡人长期占有,因此其建筑风格、馆藏文献种类、类型,使用规则、标准,服务对象和方法,图书馆的管理,现代化建设等诸方面无不体现了特有的多元文化、殖民色彩文化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本文对澳门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演进和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的产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它的产生,直接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及其实践。同时,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颁布,今天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吴定安 《图书馆》2012,(3):135-137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有才干的封疆大吏,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他积极筹划、支持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这两座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我国近代两大图书馆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徐树兰捐资创办古越藏书楼 ,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其整个过程通过革新藏书理论、藏书制度和藏书分编技术三步实现。清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 (1 90 0 - 1 90 2年 )乡绅徐树兰独家捐资“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 ,在自己家乡绍兴府城古贡院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诞生 ,是中国图书馆史上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意义 ,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 ,特别是社会教育事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越藏书楼的创办过程 ,是楼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教育经历了从培养精英人才到普及民众教育的转变。作为知识汇聚之地的图书馆,也历经了从嘉惠士林向教育国民的转型。在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中,民众图书馆具有指针意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民众图书馆对我国旧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及管理模式进行革故鼎新,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普及化、通俗化、法制化及创新化等历史转型。民众图书馆所蕴含的平等、便利、主动服务理念,代表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方向,对当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治理不失启迪价值。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19.
1906年创办的(清)黑龙江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图书馆建设》2005,(5):101-103
(清)黑龙江图书馆是中国第四家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东北第一家建立的图书馆。在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史中该馆属第一批建立馆之一,而不是第二批建立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有据可查的史实。如今该馆已演变成现在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本文论述了(清)黑龙江图书馆建于1906年的有关依据,并以此纪念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20.
清末阅报处的大量出现,不仅是近代报刊向大众传播转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亦是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的重要序曲。清末阅报处为新图书馆运动酝酿了背景,奠定了基础,是新图书馆运动之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