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其童话作品中融合了儿童审美理想与作者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丰富的艺术想象、自由的游戏心态,以及贴近儿童心灵的审美宣泄功能。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决定了童话的审美功能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童话教学应从儿童天性出发,建构起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教学框架。初次阅读童话,应挖掘学生潜藏的审美直觉力,并展开引导;深入阅读,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创造性阅读,要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童话教学入手,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如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渗透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从文本层面看,幻想和隐喻是童话参与"隐含读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书写策略和美学追求。幻想为儿童进行游戏、释放心灵提供了曼妙场所。儿童审美心理隐喻和成人理性隐喻的完美融合,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了童话基本的教化模式。从接受层面看,这种美学追求对"实际读者"具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在实际阅读中,童话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召唤"儿童;儿童自由能动地结合自身经验、情感、体会和理解对童话中的空白和不定点进行填充。可见,童话以审美的姿态关照儿童世界,为儿童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审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6.
审美是人类感受、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艺术创造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的童话体课文为学校进行儿童审美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以儿童审美教育为视域,以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考察对象,反思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的经典童话的改编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但是当童话进入教育活动中时,却时常为一些儿童所厌弃。教化僭越审美、认知大于感知、剖析剥夺体验、牵引制约参与等是幼儿园童话活动中常见的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教学童话故事,就要遵循这一心理特点,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合童话的美学特征,探寻童话的审美价值与儿童审美的联系,剖析当前童话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言语实践、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三个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美育策略,以期让童话学习成为一种审美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创造能力,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论童话的荒诞与幼儿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美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由于童话的幻想融进了儿童心理特点,童话的拟人契合了儿童泛灵思想,所以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今中外的童话文本。童话是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抒情童话有利于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热闹童话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童话促进儿童知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幼儿文学特有的美学特质决定了鉴赏者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应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方能真正进入幼儿文学生动多彩的世界。而审美感受力是个体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教师要紧扣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用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个体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瑞士作家舒比格的童话以其毫无羁绊的想象、独特的叙述方式、自然、稚拙的语言,表现着儿童的精神世界,打开了现实生活和幻想之间的大门。该文结合两部具体作品《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大海在哪里》,从儿童思维、儿童心理的角度,探讨了舒比格童话的创作特点、美学特征及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5.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主要文体,它在对少年儿童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地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开启少儿丰富的幻想,活跃他们充满想象的创造力;二是充分享受童话的诗意美,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三是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童话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是童话家的生活体验、艺术素养、创作才能等长期积淀的结果。本文主要以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和中国童话家周锐为例,论述童话家是如何成为一个特殊的审美感受者的。  相似文献   

17.
梁娟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17-118
为了解当前美育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现状,自编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美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审美特性认识不足;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基础,但缺乏渗透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非常重视幼儿美育,认为幼儿美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审美感,发展幼儿的欣赏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幼儿美育也是幼儿表情达意和陶冶情操的最好工具.陈鹤琴提出了美育的快乐原则、整个教学法原则、美育生活化原则、美育本土化原则,以及重视审美环境的创设、重视幼儿艺术兴趣的激发、重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幼儿美育方法.陈鹤琴的幼儿美育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美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泉州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闽南服饰美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元素,蕴含重要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挖掘适宜的服饰文化内容开展美育,建构多元的感知渠道,能提升幼儿对闽南文化美的欣赏、表现、创造的能力,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本土文化的情感,弘扬优秀闽南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世界的思辨性、成人世界的现实性、童话世界的形象性是郑渊洁童话的三个主要特点。在创作中,他深刻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以"童言无忌,童心无邪"的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用现代的创作方法表现陌生化后的现实世界。他的童话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寓教于乐,达到了平等交流、启发童智的境界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