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强度比其它产业低得多(1hm2/万元GDP),但该产业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较高且生态效率提高较慢;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总足迹的26.1%~31.7%,生态效率在3个产业中增长最快.2000年~2020年,要在实现GDP翻两番的同时实现生态足迹零增长,需要生态效率也翻两番,年增长率达到7.18%,而1990年~2000年间生态效率的实际年增长率为5.45%.  相似文献   

2.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该文以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1991年到199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地区9a来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纵向分析的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历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不断增加,9a时间增加了37.78%,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减少了18.67%,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占用均出现赤字,而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到1999人均生态赤字已高达1.2684 hm2/cap.。与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生态占用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苏锡常地区人均生态占用为1.7469 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05 hm2,也小于全球人均水平(2 hm2);人均生态赤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4 hm2)。  相似文献   

3.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中国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由0.873ghm2升至1.547ghm2,增长率为77.2%;其中,耕地足迹下降0.051ghm2,能源足迹增长0.450ghm2,草地足迹增长0.103ghm2,林地足迹增长0.087ghm2,海水和淡水渔业足迹分别增长0.067ghm2和0.014ghm2,水电用地足迹增长0.005ghm2.与同期不断增加的生物供给力相比较,计算出中国生态赤字在逐年加剧,人均赤字由0.371ghm2上升至0.817ghm2,其中耕地由赤字(0.058ghm2)转为略有剩余(0.028ghm2),草地处于剩余状态,林地由剩余(0.007ghm2)转为赤字(0.095ghm2),中国化石能源足迹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林地短缺的危机,淡水和海水渔业足迹与供给力基本持平.分析了中国各类土地生态足迹、生物供给力和生态盈亏变化的原因,阐明了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资源经济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国潜在的土地危机,针对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中国生态赤字加剧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评价韶关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计算了韶关市1996-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度进行定量的评估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快速上升,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压力加剧;(2)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除林、草地外,其它用地从2011年开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最快,是区域生态足迹加速上升的最主要原因;(3)促进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于增加资本流量限度、减少资本存量消耗,为此需要倡导节约型消费、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城市(盘锦、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构成了生态严重超载的"黑色带区",其生态赤字高达2.45hm2~5.23hm2/cap;仅锦州没有生态赤字,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最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更高,均在75%以上.耕地类生态盈余主要分布在锦州、铁岭、葫芦岛和盘锦,赤字主要分布在大连、本溪、抚顺和丹东,全省耕地略有盈余.全省水域类生态盈余较高,主要分布在大连、盘锦、葫芦岛、营口和锦州5个沿海城市及丹东市.绝大部分城市出现牧草地类生态赤字,所有城市的林地略有盈余.辽宁省各市的生态效率(单位生态足迹的GDP值)很不平衡,最高者(沈阳)是最低者(阜新)的10倍多;工业产业链级高(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高;工业不发达或产业链级低(如资源开采和资源加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低.文章针对生态足迹的结构和地理分布,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战略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生  李萍  张玉清 《资源科学》2008,30(6):850-856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5年最大,为6.49,是20年前的4倍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北京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月卿 《资源科学》2007,29(5):37-42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北京市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的需求远超过北京市生态系统承受能力,北京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尽可能减小对周围和其它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必须建立起资源高效型、消费生态型、观念环保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郑重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09,31(10):1800-1804
保护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效益,对集约化农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5团灌区为例,对集约化条件下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及其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2005年灌区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且与生态承载力基本协调;灌区耕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耕地资源发展能力与多样性指数、GDP足迹三者之间关系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因此,积极稳妥的搞好集约化农区农业结构调整,走农林牧复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耕地利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具有连片贫困县典型特征的左右江革命老区贫困县为例,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Arc GIS平台,计算其在2005、2010、2015年这3个时间节点上的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该区域的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情况进行时空动态研究分析,并对左右江革命老区贫困县耕地生态安全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左右江革命老区20个贫困县总体来说,大部分贫困县的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有增长的趋势,但增长较为缓慢;极少部分出现负增长。大多数贫困县由耕地人均生态赤字变为生态盈余,耕地生态压力指数逐年下降,即耕地生态越来越安全,但也有极少部分出现反常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耕地利用规划,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耕地扶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莲花山水质的水文地质,化学成分特征和应用价值,先后对清心泉,灵龟吐液进行6次观察和2次水质分析,初步证实:两口井水质清沏明亮,口感好,富含偏硅酸和钠离子,现已测定的各项指标均达以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是一种饮用天然偏硅酸矿泉水。  相似文献   

12.
设K为代数闭域k的有限生成扩域.C:f(x)=ayn为K上曲线,其中f是k上至少有3个单零点的多项式且n>3是正整数,n不是域k的特征的倍数,再设a■Kn,那么曲线C不能定义在k上,即曲线C:(x)=ayn不会k(a)同构于一条k上的曲线.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不是互联网、传感网、产品电子代码,也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和“物”连接在一起,就意味着把破坏性创新引进到当今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世界。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物、网络、语义等视角的综合而形成的集网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融合系统。在物联网语境中,物联网技术像人一样形成了人为的自主特征。物联网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技术异化的环境:个人隐私以多种方式受到威胁。而现有对隐私的制度规约存在诸多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4.
廖汗成 《科技广场》2005,(10):60-62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多项式公式,推导出一种仅使用加法求整数的任意次方根的算法及代码实现,并对此算法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办学特色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以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一所高校办学优势和特性的总和。地方高校要实现较好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特色办学,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考虑,把握凝练、构建和路径三个环节,要以现有特色凝练提升为前提,整体特色体系构建为核心,特色培育路径选择为关键,真正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推动地方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自利和互利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氏族制度时期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被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力的异化。而随着自利之间的不断斗争,最终将导致国家权力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的重新回归。这也就意味着替纯粹自利或部分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力的消亡,而国家作为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的载体将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村土地流转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比较落后。阐述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借鉴浙江的经验,湖北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实用性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因它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已成为目前教师制作课件的首选工具。利用PowerPoint自身提供的动画设置及触发器功能,完成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经常需要采用其它交互性较强的软件才能实现的功能:下拉菜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成层地基固结性状中不同定义平均固结度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龚晓南  连峰 《科技通报》2006,22(6):813-816
一维地基固结理论从传统的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到成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中。由于实际地基大多由性质不一的成状土组成,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固结度有按沉降(压缩量)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和按作用的平均有效应力(或所消散的平均孔压)定义(简称按平均孔压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但对实际工程对它们的大小比较讨论甚少,对实际的选取应用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从一般均质地基的固结度定义入手,在相对比较理想的土体条件假设下,系统的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区别,并在单面排水条件下结论Us>Up是一定成立的,并且根据以有的半理论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来说明本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生物效应是将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物理、毒理学与医学等领域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纳米尺度物质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结果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本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效应研究的科学意义,国际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纳米生物环境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