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的R&D支出受多因素的影响,R&D人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披露了研发费用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R&D人员变动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R&D支出与R&D人员数量正相关;企业R&D人员变动与R&D支出变动显著正相关;R&D人员变动对R&D支出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大于非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
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声  卢丹 《软科学》2011,25(2):20-23
以2003~2007年度披露的R&D投入相关信息来研究R&D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对下年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下年的经营业绩不相关;(2)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均不相关;(3)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显著正相关,R&D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2007~2014年披露了研发支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集团上市公司能更好地利用内部资本市场降低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政策的这种作用在民营企业更加显著;紧缩型货币政策下,内部资本市场对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缓解作用显著高于宽松型货币政策,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建立内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和源自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正向促进效应,但对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否也具有一致结论?文章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考察了我国以R&D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R&D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由此得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2001~2012年的数据,根据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库伊克模型的思想,以AIC、SC信息准则为标准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研究加入滞后效应考量的情况下,FDI、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累积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即存在滞后效应,且主要体现为对创新竞争力的正向影响较显著,对核心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始终不明显;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强于FDI且存在滞后效应。中国汽车制造业应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产业研发机构,提高外资用于创新投入的比例;加大R&D投入,着重依靠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胜强  刘星 《软科学》2010,24(7):32-36
以2002~2008年已披露R&D支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利用OLS的混合数据回归、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股权结构及股权性质对企业R&D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R&D投资额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的R&D投资决策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否定了不同性质的公司R&D投资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王任飞 《科学学研究》2005,23(2):225-231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可能对企业R&D支出产生影响的10种内部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2000 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百强企业的统计数据,文章验证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出口导向三种因素对企业R&D支出的实际影响。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都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而出口导向则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关注内部治理机制中的股权性质和两职设置对R&D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我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运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估计了2007-200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强度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R&D强度对当期和后一期的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2)国有企业性质负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3)实证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现代管家理论,两职合一正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R&D投入规模和R&D资源配置的区域TFP增长模型,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考察区域TFP增长和R&D活动的空间关联特征,着重探讨R&D资源在区域内部研发主体间的配置结构与区际间的空间再配置效应对地区TFP增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TFP增长和R&D活动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俱乐部集聚特征;(2)R&D投入规模对区域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区域内R&D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偏低,相较于企业和高等学校而言,科研机构R&D配置份额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TFP增长;(4)区际间R&D资本和R&D人员的流动均能够显著提升区域TFP,而R&D人员流动的作用效果更强。无论是当期模型还是滞后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调整R&D支出总量,优化R&D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可能对企业R&D支出产生影响的10种内部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2000-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百强企业的统计数据,文章验证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出口导向三种因素对企业R&D支出的实际影响.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都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而出口导向则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任海云 《科研管理》2014,35(8):153-160
基于601家沪深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的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广告支出与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以及两种支出的互补性,并对两种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技术行业,资本性研发支出具有价值相关性,而费用化研发支出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不管在高技术行业还是低技术行业,广告支出都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意味着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政策应该只适用于高技术行业,而所有行业的广告支出都应该资本化;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高技术行业的广告支出与研发支出具有互补性;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市场拉动作用较技术推动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会计准则制定部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发支出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9-2010年披露了研发支出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政治关联、制度环境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研发支出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更低;企业所在省份的制度环境越好,其研发支出水平越高。研究结论对解释中国企业研发支出水平较低的原因,思考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激励机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福凯  王京 《科研管理》2016,37(4):44-52
本文以2009-2012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层次回归模型,研究了企业所得税与研发支出的关系,考察了资本结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产权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得税对研发支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由于债务税盾的存在,资本结构能够缓解企业税负对研发支出的约束;而且,资本结构对所得税与研发支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些结论突破了以往单独研究所得税或资本结构对研发支出影响的局限性,为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4.
股权结构包括股权制衡和股权集中两方面,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股独大"的股权集中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更加明显。采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法,研究了2007—2010年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R&D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股权制衡显著正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3)股权集中显著负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郝清民 《科研管理》2020,41(10):54-62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公司投入多大研发才不至于显著增加长期财务风险?采用面板分组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料显示:在不考虑融资约束限制时,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增加均会显著减低长期财务风险,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风险呈U型关系,当研发密度超5.75%才会显著增加财务风险。融资约束显著加剧了研发带来的财务风险,研发与风险近似扁平J型关系,当研发强度在3%左右时,对应长期财务风险较低。管理者可参考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研发比例,为创新投资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袁东任  汪炜 《科研管理》2015,36(11):80-88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析了信息披露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均为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研发投入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分别反映了信息披露的融资作用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自坚  王辉 《科研管理》2019,40(9):130-138
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研究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的组织资本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高组织资本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显著高于低组织资本的企业。此外,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率高于国有企业,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组织资本越高研发支出率也更高,但在国有企业中此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芳 《软科学》2007,21(6):50-54
从代理理论出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研发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12年宣告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进行行权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研发支出行为的影响。发现,在基数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行权等待期公司研发支出强度变化与是否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经理人存在很强的动机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操纵,以获取由股票期权激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研究还发现,经理人管理权力加剧了这种操纵行为,作为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本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调整相关股权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青  周建 《软科学》2012,27(7):113-117
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披露R&D支出的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尝试超越传统的输入-输出(I-O)模式,探索董事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董事会信息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战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职能背景异质性与R&D支出正相关,董事会教育程度异质性与R&D支出负相关,董事会行业背景异质性对R&D支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