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亚 《教学与管理》2014,(12):52-5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简述) 课始.窦老师以白居易的《鸟》等诗“引入人与鸟的话题”.让学生抓住本.体会珍珠鸟的特点。学生对“小”,“小家伙”等词语进行玩味,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接着,窦老师从珍珠鸟由“胆小到胆大”的原因置疑,引导学生理解“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学生通过对“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等一系列句子的反复诵读和鉴赏评价.体会到“我”为赢得信赖的主观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案例】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珍珠鸟》 师:珍珠鸟由胆小变成胆大,是什么原因? 生: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爱。 师:爱是作者对小鸟的一种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作者的哪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呢?请默读课文,找到作者爱小鸟的行为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设计思路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李莹 《小学语文》2014,(10):38-42
《珍珠鸟》足语义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类的伙伴”,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  相似文献   

7.
读中品真爱     
《珍珠鸟》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文姿、浓郁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鸟之间相互依赖、真爱的颂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感受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配乐听读,感知文本在教学本课时,本人为《珍珠鸟》配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鸟鸣曲一、入温馨之境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舒适的家。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出现吊兰蒙盖的鸟笼瞧,那儿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  相似文献   

9.
[课文精析]《珍珠鸟》是一篇贮满诗情哲理的抒情美文,曾为冰心老人所激赏。文章有三美。一是诗意美:辛弃疾诗中写道“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冯骥才亦是以一颗诗心,给予了珍珠鸟呵护和尊重,珍珠鸟才由“怕人”到和“我”相亲相近相知相融。二是语言美:作者将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语言亦轻盈活泼,写珍珠鸟娇憨可爱、怯怯生生、调皮淘气、无拘无束,让它在飞翔的动感之外散发着书的馨香,流露出文化的韵味。三是哲理美:人对鸟的殷殷爱意,鸟对人的脉脉温情,共同营造出朋友般无声而默契的亲密,家一样恬淡而和谐的温馨。——人类与自然本应相处得如此和谐才是啊!文章凝聚着作者深邃动人的哲思,展现着人类博大、真诚的胸怀。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相似文献   

11.
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这一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验诗歌情感:1.反复阅读,多方位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2.再现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中丰厚的情感;3.开拓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师: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胆小,作者可喜欢它了。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带“小”的词语形容珍珠鸟。(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听老师读读这三个词。(读出儿化音)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并通过查字典、辞典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感悟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个别词句。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朗读感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读出味道,大胆地说,体会乌鸦的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提炼研读专题,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感悟、体验文本,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生齐读补充材料——自居易的《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引出课题。围绕“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三句话,边读边体会珍珠鸟形态的“小巧玲珑”和性情上的“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生死观。2.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读,体会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生死观。教学难点。结合背景,读懂诗句中包含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戴伟  卢爱侠 《广西教育》2013,(17):42-43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没有情感交流的阅读对话,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必须从情感的投入入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之与作者、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呢?本文以《珍珠鸟》教学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