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研究以长春市一所公立幼儿园316名幼儿为被试,运用问卷法和自然观察法考察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检出率和人口学变量差异。结果发现:社会退缩幼儿的检出率是44.3%。在社会退缩总分上,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异显著;在安静退缩得分上,性别、年龄、独生状况的差异显著。在抑制行为得分上;独生状况的差异显著;在活跃退缩得分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张金荣等编制的《中国儿童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对来自湖南14个地州市54所幼儿园的3731名3~6岁幼儿的人格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湖南幼儿的人格普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其中智能特征维度得分均值最高,情绪稳定性与亲社会性维度得分均值相对偏低;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及园所性质差异,其中4岁幼儿的发展变化最明显,女孩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男孩,而在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男孩.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幼儿人格教育的重视,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情绪特征的基础上,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儿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赵杏 《早期教育》2014,(10):17-22
幼儿阶段是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期。本研究以80名大班幼儿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完成结构游戏任务时的相关表现,比较其学习品质的发展状况,并考察学习品质与结构作品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幼儿在任务定向的结构游戏中,幼儿性别和搭建结构作品所用时间在学习品质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主动性、目标意识和想象创造三项上,不同性别幼儿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坚持性、抗挫折、专注、好奇心、独立性五项上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在结构作品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动作技巧、模式、对称、技能等级、作品命名方面男生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退缩幼儿的好奇心明显偏低,并在好奇心总分及其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正常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只有“害羞沉默”与“观察”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明显。退缩幼儿因其好奇心偏低而可能存在令人堪忧的发展隐患,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状况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在同伴接纳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自我概念内部评价得分与外部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在认知维度上肥胖组幼儿进行内部评价时,女性幼儿得分低于男性幼儿,存在显著差异;(3)在母亲接纳维度上,无论在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中,重度肥胖幼儿与轻、中度肥胖幼儿虽无显著差异,但是其得分在内外部评价时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赵婷婷等人修订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沈阳市、辽阳市、郑州市三座城市的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的亲子关系与其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测量研究,主要发现:1)小班幼儿亲子关系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亲密性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2)幼儿焦虑中的分离焦虑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冲动障碍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得分较高。3)亲子关系中要求性、反应性和亲密性因子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其亲密性对幼儿焦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幼儿家长教育素养是家长内在的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素养。本研究以家长自评和他评的对比的方式对辽宁省834名幼儿家长进行教育素养的水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教育素养自评得分良好,他评得分较好。幼儿家长教育素养自评与他评中,在学历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在幼儿园性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家庭收入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在自评中班级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而他评没有差异。家长教育素养自评得分高于他评。  相似文献   

8.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9.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幼儿的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是确立合理的教育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方式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主要理论依据。因而,科学地概括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丁祖荫教授在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试用本,1986年第1版)一书中写道:“幼儿能力初步形成。”他说:学前教育“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而且促使幼儿能力在幼儿期不断发展。”这一观点,仅就其表述而言,就有费解之处。其一,“比较稳定的、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和“幼儿的能力”,是同一概念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二,“初步形成”的尺度是什么?其三,“初  相似文献   

11.
康丽 《早期教育》2014,(2):54-56
本研究以济南市2所幼儿园220名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责任心总体和对己责任的发展水平上,中班、大班孩子显著高于小班;在家庭责任、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上大班孩子显著高于小班;幼儿责任心总体、家庭责任、团体责任与亲子关系的要求性、反应性、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广州市1700名3岁~6岁幼儿家长为对象,对3岁~6岁幼儿的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3岁~6岁幼儿在注意分散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男孩的注意更易分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适应度、反应强度、坚持度、反应阈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得分;不同年级的幼儿在趋避性、注意分散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规律性、趋避性、坚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反应强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坚持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适应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不一致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活动量和情绪本质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现代史”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得分的弱项。如何在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快速有效的掌握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达到高考的能力目标要求,这是高三的师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拟提请高三师生们在最后阶段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突出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4岁-6岁幼儿为被试,使用《幼儿自我概念调查量表》考查了120名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自我概念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4岁组幼儿自我概念认知得分显著低于5岁组与6岁组幼儿,5岁组幼儿与6岁组幼儿之间无显著差异。同年龄组的男孩与女孩相比,在母亲接纳、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伴接纳维度上女孩显著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5.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而家庭又是幼儿出生后第一个生存环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幼儿从实践经验中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式学习”的乐趣.从杜威“做中学”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都体现了社会生活性、亲身经历性、个人感受性、综合开放性等特征,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对幼儿社会能力、情绪情感体验、良好道德行为以及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探索、操作与发现,而游戏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最佳时机。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游戏在幼儿园中普遍受到关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活动。但是,在一般家长的眼中,游戏仅是孩子的“玩”,其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能与“学习”相提并论的。我们曾作过一个调查,100%的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90名3~6岁幼儿自由律动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手部动作出现频率最高,运动路线以直线、曲线为主,中层次空间的动作出现频率最高,移位式动作极少出现,多数幼儿在自由律动中会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动作.(2)多数幼儿具有前奏感、节奏感,而幼儿乐段感与乐句感的发展相对滞后.(3)幼儿很少出现与同伴合作做动作的行为.(4)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自由律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自由律动水平无显著差异,女孩的自由律动水平显著高于男孩.针对幼儿自由律动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194名3~6岁幼儿及其母亲为被试,采用报告法测查幼儿的焦虑状况及其与母子依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焦虑症状中,女孩的躯体伤害恐惧得分显著高于男孩,低社会经济地位组幼儿的焦虑总分、分离焦虑、强迫一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得分显著高于中等和/或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而中、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母子依恋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及各焦虑症状(除强迫一冲动障碍)得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花鸭     
目的:练习走鸭子步,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准备:场地上画两个同一圆心的大、小圆圈,两圈间的距离以幼儿能一次跳到为好。幼儿戴头饰扮小花鸭,手拉手围站在外圈上。玩法:音乐开始,幼儿边唱《小花鸭》歌,边按顺时针方向走“鸭子步”。当唱完“跳进池塘捉鱼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