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人的成长表现为精神的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精神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倡导并实施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所受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民族精神的秩序优化与人格化,民族精神教育具有公共品性与个体品性,应以培育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人格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根本旨归,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实现“教育”范式与“学习”范式的融通。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精神—由全球化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形势已经明朗化,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通过对全球化形势和教育关系的分析认为,现代大学教育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理性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意识,法制化走向是教育理性的基本内涵,知识分子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倡导和培养他们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爱国爱民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创棒辟莽的求索精神和把握时代走向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宇文利 《中国德育》2007,2(11):22-25
韩国具有重视国民精神教育的传统,政府从文化传统、现实政治两方面构建起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韩国学校侧重从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构建国民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依托强势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教育模式。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对我国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运用实证精神、勇于批判精神、创造精神、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大胆地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深刻地启示我们:科学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把科学观念、方法和精神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养成实验、批判、创造以及探索和追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精神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和阐述随意性强而比较凌乱.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研究其缺失的原因,并对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精神的建构给出合理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体现的是对其相应的教育精神的追求。亲子教育精神的本质是人们在家庭早期教育领域反对旧教育精神,主张新教育精神的伟大革新,体现出现代社会新儿童观引导下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把握好亲子教育的精神实质对亲子教育理论和亲子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是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活跃、有生气的体现,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重视高职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精神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引导人认识自己的价值、完满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面对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失落给道德教育带来的道德冷漠、道德滑坡等挑战和问题,从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角度诠释道德教育的真谛,唤醒并对接人的内在精神需要,激发人超拔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型塑道德教育的精神品格,成为当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道德教育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精神家园的营造、人文精神的弘扬、心理素质的健全等已是关系到未来人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道德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只注重外在功能的层次,如果缺少对人的精神关怀、缺少一种"真诚的道德权威",它只能是内容高尚的形式教育.因此,需要从人的精神维度重思道德教育,以精神造就品质,进行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培养祖国下一代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倾向性功能不可忽视,在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时,也需要培养形成隐藏在学生"音乐耳朵"背后正确的价值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爱的内涵是爱教育、爱人、爱智慧,其核心是责任与爱心,是大学文化之灵魂。我国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新形势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在高职校园精神文化中融入大爱理念,加强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这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日益弥漫全球的精神危机,遏制物质主义的泛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倡导者,对美国盛行的品格教育进行反思,以关怀伦理为基础,以为了幸福为目的,在理论和行动上掀起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股新势力,并日益显现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在21世纪的新走向。精神关怀道德教育的合理精神和积极的作风给予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增多,因精神教育的欠缺而引发的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本课题组对40名长沙地区高校贫困生进行直接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他们精神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多数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贫困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从"产业化"到"公益性"的理论和政震的转变,实质上是对教育本性的重新理解和厘定.教育产业化是一种经济取向的所谓教育改革,它是对教育伦理本性的背离,而教育公益性是对教育本性的回归,充分把握教育的伦理特性,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树立观察教育问题的伦理视角,在实践上坚持教育的伦理操守,都有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