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中经历了种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差异与论争,但不同的文论话语形态却凸显了对于“人”的问题的共同关注,从而表明百年中国文论现代性之根本在于把现代性的诉求看作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以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的全面提升作为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总体核心命题。这是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及其历史发展的全部合法性之来源,也是百年来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中国文论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性为发展向度的不断变革与转型。历时地看,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建构呈现出多元——一元——多元的总体发展态势。在这一历程中,又内在地包含着启蒙、审美和革命三种话语形态交织的隐含线索,在多元探索中呈现着现代性建构的一元性。在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新的转型期,文学(理论)研究已经越出了现代性的理论视野,呈现为一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织的新的多元混杂状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个非常繁复的概念,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统一性:价值层面的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层面的直线向前、视野开阔、"反传统"是其突出特征。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指的是文学理论追求自主性、走向多元、否定自我、不断超越。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理论出于自身理论建构的需要及在西方现代文论的影响之下,进行了现代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自律”取向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文论批评的主体性/自主性,是中国文论现代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许多文论家的理论建构理想。以实现“文学理论自身的科学化”为目标的当代文论建构需要在消解“他律论”给文论建构带来的弊端的基础上,寻求文论的“自律”与“他律”在多向度上的辩证统一,彰显文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人文本性,求得文学理论批评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均衡发展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5.
朱志荣对古代文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进行了理论思索,其基本观点为:在全球化视野中以"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统一"的史识观念建构古代文论体系;另一方面则将理论思索付诸于实践。朱志荣关于古代文论现代性的思考和实践实质上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和文论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前瞻性设计,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建构当下中国文论必不可少的一种参照视域。作为一种能够始终面对问题的实践性话语,对主体性的张扬、对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强调是其文论的最大特色。怎样挖掘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质素,怎样在新的语境下增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阐释力和回应权,以利于我们的文论建设?是我们应该思索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文论成为文论的主要资源,中国文论走上了追随西方文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在翻译引进西方文论的过程中,翻译主体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和突变。这一时期中国文论话语的走向进入了两难境地,当前只有以自身的文论规则来创造性消化吸收西方文论话语,才能真正的做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才能在和西方文论的交流碰撞中进行现代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刘康凯 《学语文》2015,(2):68-71
"真"是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概念。通过这个概念,王国维化合与汇通中西诗学,建构起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真实观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文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指导思想放置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化的整体视野中进行观照,以现代性为中轴勾勒出文艺指导思想阶段性发展的逻辑进程,概括出其现代性特征;还从文艺学学科要求上揭示出党的文艺指导思想对于现代文论话语建构的开拓性贡献,从而显示出它作为主流文论话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是一个逐步向传统内收的过程,尤其是《人间词话》立足中国传统并融合了西方文论精神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论,这种建构现代文论的方向对当下“重建中国文论”的讨论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被人忽视的原因是由于现代性的迷误。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上半期,相继产生了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论和以本雅明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文论,两种文论不约而同的都具有着鲜明的技术主义倾向.但由于其哲学芙学基础和技术范畴内涵的差异,两种文论走上了审美化与后审美化的不同路子.而试图通过技术逻辑迭到对文艺现代性进行建构的努力则是这两种文论的共同表征.  相似文献   

12.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 ,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 ,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 ,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 ,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表现为理论言语的科学化与体系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构成我国的文论现代性建设的语境,文论现代性建设应当吸收其理论资源并转化为建设性因素.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的建设作用表现在促进研究范式的更新从而促进文论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研究以理论创新的姿态,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话题和争论,它有效地推动、深化着学科建设的进程,并在相关学科以及社会文化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新世纪文论研究在思想和知识两方面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和反思新世纪文论十年发展历程提供了若干作业面。这些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新世纪文论命题是对新时代敏锐的理论回应,跨越和融合成为其突出特征,新世纪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也必将在此一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问题是两岸文论界近一二十年来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整体观照中国大陆文论界使用"现代性"概念的历史,讨论其成为言说百年中国文学与思想史通用术语的重要理论意义,指出台湾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构成了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部分。台湾学界引入"现代性"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多元文化下的"现代性"呈现出内涵日渐丰富和复杂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并由此取得了富有价值的成果。两岸文论的"现代性"论述有着关注的共同问题,台湾则在殖民现代性问题、重层现代性、现代性与原住民论述的兴起等问题上显出其复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是在反思和批判全球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否定现代性为基本理论取向的社会思潮,它既包括以解构和终结现代性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以固守传统、拒斥现代性为取向的文化守成主义.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既孕育有积极合理的因子,也涵括某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主要存在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世界意识与创新意识缺乏等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文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现实语境,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唯我一元独尊观念,并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从而为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9.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承继与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诗学问题,它最初呈现于浪漫主义及唯美主义的诗学建构当中。但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它们对于现世人生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承传了这一诗学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其之所以能够如此,关键在于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对于科学精神吸纳,但是,这种吸纳却又造成了另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与“资本逻辑”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是资本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辩证立场。而这一立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