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严羽的“妙悟”说。“妙悟”说渊源于禅宗的顿悟学说,突出“心”亦即审美主体的作用;“妙悟”有层次差异,突出了审美主体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非理性、非逻辑性和非认知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诗论是针对宋代诗坛忽视诗歌审美特征的不良风气而发的。在批判这种风气的过程中,严羽对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诗人所应具备的主体条件及诗歌创作的师法对象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看法,并构成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禛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禛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模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禛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沧浪“妙悟”说与审美的直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用“妙悟”说诗,是在对诗歌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上找到了与禅悟的某些共通之处。严羽将诗的独特的审美特征称为“别材、别趣”,而要领悟、体味这种独特的艺术美,须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这就是“妙悟”。严羽还对审美的整体性、反复性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士稹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稹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稹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稹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稹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妙悟是佛学术语,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新解和觉悟。而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他借用禅法来讲述诗歌创作的原理,他认为所谓“妙悟”是针对“兴趣”而说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灵感。妙悟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诗歌创作的萌芽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妙悟”是我国古典论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范畴,它集中体现了禅宗美学思想在古典论领域里所展现出的魅力四射的审美民族特点,本通过对“妙悟”说在禅宗史上的发展轨迹及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的论述来阐述笔对严羽“妙悟”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严羽站在诗学的立场上,提出“当行本色”说,以反对宋诗散文化走向;他以禅理为参照系,分析了诗之思维内质。在“兴趣说”中,严羽仍以维护诗之文体本色为己任,建构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