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登明 《教育》2014,(6):33-35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冯其庸说,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成都市西一路小学在课改中秉承传统文化养成,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俄报说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忘记民族艺术,中国人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特点,最终成为西方文化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太原师范学院中加希尔克学院605名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欠佳,并且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不容乐观。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要求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熟知目的语文化及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能够正确地用英语来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了解和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使跨文化交际失去其真正的目的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特质和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当前电视节目中最大众化、最普及化的一种节目样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时这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播方式。然而在这种潜在的文化传播方式中,却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失去了文化本身的内涵和作用,不利于引导受众、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应将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艺术设计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外各种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断带来冲击.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背离,出现盲目崇拜西方艺术设计思想,一味模仿西方艺术设计的现象,导致我们的艺术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成为当下我国艺术设计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其倡导的自由(freedom)、民主(democracy)精神在当今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五·四"新文化运动盲目推崇(worship)西方文化,贬低(degrade)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tradition)和现代(modernity)完全割裂开来,造成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的心里。使得现代中国人失去了根,失去了认同感(identity)。  相似文献   

9.
王磊 《语文知识》2015,(4):19-21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删减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这看似简单删减的背后,隐含的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民族文化基因。失去民族文化传统如同失守精神家园、失去思想灵魂,这样的民族注定会迷失方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和发展前途的民族。而民族精神的铸造和建立,决不能离开和割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这个民族就失去了根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聪慧的中华祖先,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前,侗族地区的教育往往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社会成员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之时,也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教育日益式微,其传统教育方式渐渐失去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随之也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12.
育人的根本问题首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中国语文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特点决定了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就势必失去其形,也失去其魂,其改革就极有可能迷失方向。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渗透下,我们更应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现在世界各国、中华大地、港澳台同胞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关注中华文化”(许嘉璐《中华文化承传》序)。中华文化正呈现出光照世界的绚烂色彩,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根,也是世界走近中国、中国融进世界之源。据此,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虽是极而言之,却说明经典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存在物对于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落实,但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校园里传来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4.
在竞技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主流的形势下,由于对自身文化的漠视和专业人才的匮乏,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失去了在农耕文明中的主体地位.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产业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论证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肯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承认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中的惰性心理因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束缚和阻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中,都存在哪些惰性心理因素呢?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明是历史的投影,一个失去传统文化的民族也不会有未来。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的象征体系。随着通识教育再次进入高等教育视野,传统文化成为其重点内容。具体到金融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往返和‘漫游’的人才"。在学习西方金融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探索和发展根植于中国文明的金融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西方设计观念和设计作品涌入我们的视野,许多人被“西风“吹昏了头脑,失去了民族自信,一味推崇西方现代设计流派,漠视中国传统文化,轻视本土文化资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做一些浅层的形式上的挪用,拼凑甚至抄袭,使我们的设计丧失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个性.这对于中国当代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其他国家所了解和接受,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其代表。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摆脱对西方竞技体育的盲目崇拜和模仿,重新审视和认可民族传统体育作用和价值,给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奇珍,当然与整个传统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和民族传统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们在精神内质和价值意向具有互通性和互补性,同时还是人格追求的表现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灭绝首先是她的文化灭绝.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所以从经济上升到文化,就在于文化制胜带来民族荣耀和能够战胜一切的威力.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