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文辑录了明末诗人刘城的关于安徽贵池傩俗的四首"观傩诗",并对之进行了阐述.结合诗作者刘城有关生平资料的考证,本文作者认为这些诗是明末贵池傩俗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在不同地域有各自的比较特色:在陇南有池哥昼、麻昼,表演形式古朴,秋昼、甘昼、嘛勾池、阿里该昼等,体现了其从娱神到娱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池母擀面、拐格达、杀野猪、秦州客等傩舞戏表演,内容各异,发挥着娱人、吉庆的作用;在川北有“跳曹盖”,傩祭特征明显,舞则带有浓厚神话或宗教色彩,而阿里甘(熊猫傩舞)表现了白熊部族与其他地域白马部族傩表演的独有特色.白马藏族傩舞戏从源到流的发展演变,经过了一个层累、积淀的历史文化过程.陇南和川北白马藏族傩舞戏内容的差异,无不揭示着白马藏族生存史的种种隐秘,通过对其与周边邻近地区汉、藏、羌、彝诸族傩表演的比较,可以明确其傩舞戏的比较特色和具备的重要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池的傩事中最为抢眼的是其表演的空间、场地以及穿着服饰的色彩。文章通过色彩空间的有效转换,营造出贵池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通过场地的色彩的摆放,彰显贵池傩作为乡人乡傩的自然亲润的神秘朴实之美;通过跳傩者穿着的服饰,还原了贵池傩的驱邪攘灾、祈子延年、纳福招财的恒常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孔孟的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也较接近"自我实现".他们虽然并不否认"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在实现欲望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的实现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在与马斯洛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关于人性、关于人的道德理想的理论,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安徽贵池傩戏傩文化研究的现状、贵池傩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贵池傩的研究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并对贵池傩的研究方法、调研形式、研究的重难点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思考与构想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贵池傩的学术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6.
"做""作"两个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探讨"做"作"两个常用字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历史文献、方言中的表现、现代汉语使用等方面的考察,勾画出这两个字的大致分别.从历史上看,"做"作"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其中,"作"早出,"做"是"作"的分别字;从方言上看,这两个字在大多数方言中的语音表现不同,"做"一般读zuo,"作"一般读zuo.从现代汉语的使用方面看,两个字表现为不同的语体色彩,"做"为口语,"作"有书面语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背景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湛江傩舞文化的起源、面具、表演、音乐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表明湛江傩舞文化的存在和中原傩舞密不可分,源出中原;面具大都以整块樟木雕刻成,经久耐用、永不变形,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表演主要目的是祭神驱鬼、避邪驱灾,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观赏性;音乐器皿主要有陶鼓、月鼓、高边锣、钢胆、锣、鼓、号角等,表现出中原音乐与湛江音乐相结合的特色。提出了湛江傩舞文化的现代发展:通过挖掘与保护,傩舞的功能由娱神向娱人和健身强体转变,同时应与当地民间文化相结合走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道路,应走出广东面向世界,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提供有效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作为民俗体育的组成部分,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源远流长,目前傩舞的表现形式分为蒋塘竹马灯、嵩里跳幡神、河口祠山庙会、大田跳五猖、乘马圩冻煞窠、宋村关帝舞、新塘跳观音等.社渚镇傩舞现代传承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精英的带动、民众信仰的认同以及旅游市场的助推等.促进社渚镇傩舞的现代传承,需要进行空间再造,设立社渚傩舞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进校,建立傩舞传承推广的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形成傩舞传承保护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湛江傩舞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是古代雷州半岛劳动人民为敬天崇雷形成的一种舞蹈.以雷首公与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为主体,还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对湛江傩舞的研究探讨应该紧紧抓住肢体语言这个关键,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增强审美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伞在池州傩祭砌末道具中的作用可谓十分抢眼,既有愉悦观傩者的审美特征,又有隐含多项傩事的隐秘功能。为了探寻其中的奥秘,文章实地考察并寻访当地傩艺老人,记录表演仪式过程,查阅当地现存史料,对伞的种类做了明确分类,归纳了伞在傩事中强大的引领象征功能。由此可以看出,池州的傩祭中的道具——伞是不可或缺的仪式物品,包含多种寓意与功能,是美化了的崇拜圣物。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学诗、词、散曲作品教学中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创意境"教学,包括"背景创意境教学"、"色彩创意境教学"、"特征性景物创意境教学"、"特定时空创意境教学"、"多角度创意境教学"等方面.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单位体制是支撑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构架.在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体制因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划分而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其中,群众体育以单位为组织载体,表现为"单位体育";竞技体育以单位为组织形式,表现为"体育单位".群众体育作为一种体育的普及形态,具有政治性、行政性、功利性和福利性的"单位色彩".改革开放,群众体育的"单位色彩"不断淡化,取而代之是社会体育的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相通,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内涵差异表明,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价值多元交错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既要使自身脱离因价值偏向而陷入的"虚假教育"中,也要承担促使人走向生命世界本真的"善"之境界.善恶问题与人们的价值判断有关,不同的人们对某一现象(如科学、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评判,使得善恶相混于同一事物中.从人的成长来看,人性中的"善恶"相随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要将人的生命导向"真、善、美"的统一;从文化视角来看,科学与人文、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冲突突显于社会发展中,教育要以人的培养为根本,在人的发展基础上将社会导向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说词尾"气"     
气的本义是指气体,是物质.后来它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而语法功能逐渐增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都演变成为词尾,而且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前途广阔.由词尾"气"构成的词,它的前置成份,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大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气质等等,因此大都是形容词,但这类词在感情色彩上用于贬义的居多,褒义的较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语用认知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凡是"进行了分析.语用上,"凡是"一般用在句首、句中大都有"都、总、就"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凡是"所在小句后面一般都有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与后续小句隔开,大都有突显话题焦点的意味.从认知角度来看,"凡是"所在整个句子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即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的观点、态度、情感."凡是"的这一特点在法律、通知、公文等应用语体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新安画派"中的两位主将渐江和查士标,在书法风格上迥然有别.渐江走"复古"的路径,行书学颜鲁公,楷书学倪云林,形成自己"苍老天然,简淡高古"的艺术风格;查士标跟随"崇董"的时风,兼学米芾、"二王",形成自己"俊逸潇散,气韵高远"的艺术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其一,二人的人生遭遇和经历不同;其二,二人的性格不同;其三,二人的艺术取向不同.然而,不论二人的书法风格如何,他们的书法都能触及艺术的真谛:表达个人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新安画派"的艺术家们在"师古"与"创新"的关系上开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侨校大学生关于武术"软实力"价值功能的认识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了解武术"软实力"功能在不同国籍、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影响力及认识程度,旨在指导大学生进行武术技术练习的同时、充分认识武术蕴涵的"软实力"价值功能,并针对男女大学生的认识差异,选择相应的对策.对于全面理解武术的内涵,推动武术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阳光体育"的内涵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加强"阳光体育"在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入手,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发展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对"阳光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