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3.
郭瑞璜 《今传媒》2006,(7):23-25
从封而看,《花花公子周刊》(图前)与《现代周刊》、《邮报周刊》并无多大区别日本期刊业是出版产业的主体,共约3500种杂志的销售额及广告收入构成出版产业的大头。每年都有大量新刊问世,也有许多杂志停刊,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不过是在“日本杂志的黑夜(”日本日经BP社董事长  相似文献   

4.
媒体脸谱     
新华社首本财经杂志《财经国家周刊》创刊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的《财经国家周刊》,于2009年12月28日面世,是《瞭望》品牌时事政经期刊集群的系列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新闻时政类期刊主要有创刊于80年代初期的《半月谈》和《瞭望》杂志。1993年以后,《南风窗》(创于80年代中,90年代中以后定位于新闻时政评论)、《视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一大批综合新闻时政类期刊跃然出世,形成了一个新闻时政的刊群,若干年风雨历炼之后,这批刊物已各具风姿,气候大显。  相似文献   

6.
从1914年开始厕身出版界到新中国成立,编辑出版期刊是胡愈之出版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前期,胡愈之主要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辑《东方杂志》,协助邹韬奋编辑仍隶属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生活》周刊;以助编脱离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的《生活》周刊为过渡,他进入了以自己创办期刊的时期,先后编辑出版了《世界知识》、《月报》、《风下》周刊等十来种期刊。自然,胡愈之也不免常常遭到政治压迫或资方的限制,但是,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些期刊都能木秀于林,成为倡导和宣传民族解放、民主和平的舆论阵地,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固然得…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学期刊界,"论语派"的刊物是一个奇迹.仅就销量来说,《论语》长期超过三万份;《宇宙风》创办不久销量即达四万五千份,仅次于《生活》周刊和《东方杂志》,名列全国第三;后期的翻译杂志《西风》,也平均"销售超过两万份".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9.
爱逛书摊的读者发现,国际财经期刊又添新军——中文版《福布斯》,这意味着继《财富》、《商业周刊》登陆中国后,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财经杂志将在华夏大地上演一出“三国演义”的好戏。《商业周刊》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其中文版;《财富》也从1999年开始在香港出版了中文版,目标直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于2004年6月,是一份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南方周刊》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创刊至今,《南方人物周刊》以其特色和个性在期刊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对于《南方人物周刊》来说,封面文章就是该杂志的封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期刊大军中一直活跃着一个令人瞩目的周刊群体。下面以1997、1998、1999三年来百强期刊的统计数据为参数,具体考察周刊在美国期刊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周刊的竞争策略和特色体现,以求给国内期刊界,尤其是给异军突起的周刊群体提供借鉴。三年来美国期刊百强的前四名(《电视指南》、《人物周刊》、《时代》、《体育画刊》)均为周刊。在1999年,前10名中就有7名为周刊,百强中共有27家周刊,占了27%。1999年美国百强期刊不同刊期类别分布为:周刊27种、半月刊9种、月刊59种、双月刊5种(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期刊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现在,我国的新闻期刊除《南风窗》、《视点》外,基本上是周刊。比较有影响的有《瞭望》、《深圳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在目前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周刊的优点与不成熟并存。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毛泽东办刊思想初探王新民自1937年至1940年,在物质条件极端匾乏的情况下,延安陆续创办了《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等几十种期刊。延安时期,革命期刊之所以能在物...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中国近现代期刊史发展到三十年代前期,出现一个波澜,这就是当时许多文章所称的“杂志年”,办刊的热潮先从文学刊物开始扩展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些领域,最后进入大学。从1933年起,上海就有文章介绍这仿佛一夜之间突然从地底冒出来的一股“期刊热”,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1937年上半年,其中以1934—1935年的各报刊谈得最热烈,连鲁迅都写了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上海是旧中国的出版业中心,除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等这些大出版社的总管理处都设在上海以外,还拥有大量中小出版社;上海也是旧中国期刊出版业的主要中心。本文谈的是1937年8月上海淞沪抗战以前的时期,那时发行量最大的《生活》周刊(后来为《新生》周刊、《国民》周刊)、资格很老的《东方杂志》,以及全国最有影响的文艺杂志、教育杂志、科学杂志,都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的杂志,其品种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下面是1933年全国主要地区杂志出版数量的一个材料:  相似文献   

15.
云南日报主办的《大观周刊》于1999年4月28日创刊 ,到12月底已出版发行17期。从这17期的情况看 ,《大观周刊》已打进了昆明和地州市中心城市报刊零售市场 ,并已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初步站稳了脚跟。其社会影响面越来越大 ,成为“云南期刊的一匹黑马”。为什么《大观周刊》能在期刊林立竞争中获得成功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定位准确。正是定位准确 ,大观周刊能够开足马力去开拓进取 ,克服各种困难 ,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正是定位准确 ,大观周刊能够把握正确方向 ,求新出新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强手如林的期刊市场中脱…  相似文献   

16.
走马国内期刊市场,总的态势仍是竞争激烈,其生存策略可谓花样百出,各家自有各家的高招: 周刊成为时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北京青年报》办了《北京青年周刊》、《哈尔滨日报》办了《太阳岛周刊》、《深圳特区报》办了《深圳周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办了《新民周刊》、广东的《信息时报》办了《信息周刊》。江苏省委宣传部办了《东方文化周刊》。中国  相似文献   

17.
对交通大学1920年以前创办的《童子世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南洋周刊》和《科学世界》等刊物的办刊宗旨、内容特点、编辑出版规律等做了系统分析。同时对当时学校的办学方向、出版事业、学生组织等亦有所论述。认为《童子世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和《科学世界》是交通大学创办最早的3种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18.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19.
《侬侬》杂志与《商业周刊》合作,共同制作《商业周刊》alive优生活单元内容。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2,(6):27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旗下的《知音漫客》杂志,周刊单期发行量今年已达130万册,月发行量达到520万册,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漫画杂志,仅次于日本的《周刊少年Jump》和《周刊少年Magaz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