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  相似文献   

2.
高正红 《考试周刊》2011,(76):99-99
语感阅读是学习理念的一种,其核心意义是"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分级加量,形成语感,促说带写"。作者通过"语感阅读"在初一年级的一年教学实践,发现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大阅读量,培养语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今仍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以教师应该怎样组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着重从"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养成语感需要什么"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8.
高年级精读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学生互不干涉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认知文本的语感图式,因而无法实现与课文、教师之间的真正互动。本文将王尚文先生语感图式理论引入精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感图式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素质,并以此帮助高年级精读课走出所谓"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培养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教学中加强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蔡倩 《学周刊C版》2014,(10):165-165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形象思维与整体感知以及注重意象积累等策略,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梁静 《考试周刊》2010,(53):54-55
在日益深化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以语感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应抓住关键阶段---初中,在关键阶段,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上,而要在大量文质俱佳的言语作品---目标语言的熏陶之下拓延学生的阅读范围,变语言"习得"为语言"学得",以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感.其次,还要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社会生活,让学生的语感活起来,最终逐渐达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心应手地运用母语,以求人的"诗意的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的能力。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语感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可见,学生良好的语感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年级精读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学生互不干涉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认知文本的语感图式,因而无法实现与课文、教师之间的真正互动。本文将王尚文先生语感图式理论引入精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感图式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素质,并以此帮助高年级精读课走出所谓"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徐金琪 《考试周刊》2011,(13):56-5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语感被称为语文的灵魂,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讲:"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然而,诵读费时多,见效慢,再加上缺乏适当的指导,往往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韵味和优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将诵读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提高对语感的培养呢?本文从初读感知、涵咏体察、拓展想象三方面入手,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感受文化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以感悟为基础,以"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为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悟"可以说建立在"读"的基础上。"感"和"悟"是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的。语感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或感知能力。语感培养就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雪芹 《考试周刊》2009,(38):67-68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给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