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灵动了,课堂活跃了。然而,当今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讨论前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缺少适时适度的指导……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实现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的持续运转,必须落实六大"要诀":一是教师角色要实现深度转型;二是教学要走向策略化学习;三是教学内涵要走向问题式学习;四是教师将黑板分隔后实现小组化承包;五是多媒体使用要遵循"三适";六是教师要坚持召开三个团队会。只有不断调整教师自己的角色、行为和策略,始终关注六个要诀,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的科学运行,提高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孙莉 《考试周刊》2010,(57):43-44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对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作了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红梅 《教师》2013,(6):97-97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自主与合作的机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合作的优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也在实施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种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深入课堂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随意性大。如何有效克服小组合作学习的随意性,仍然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让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下面,从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他学科也大力倡导合作学习。于是,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在中小学被广泛采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却出现了许多误区:部分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新课改的"招牌",仿佛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堂。不管什么  相似文献   

10.
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如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活动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不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个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合理分组、明确组员职责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明确学习任务,避免盲目合作,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孙存栋 《考试周刊》2011,(17):78-79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习小组,就所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深入学习的一种开放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使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培养训练、选择应用,该学习法的合理使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具体教学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接受,但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它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解决。本文从认真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及时公平的评价是保障这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实现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评定和总结的过程。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式、资源、内容以及活动的"角色"上做细致的思考和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王艳 《中国教师》2011,(Z1):64-64
<正>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根据所学内容,教师确定问题或师生共同确定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就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职学校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合作学习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比如:学生对小组讨论提不起兴趣,或是对老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付了事,许多时候根本达不到对任务的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目的;或者是干脆就没有合作——当老师要检查合作的结果时,相互推诿……这些问题,常常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使热心于合作学习并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师感到困惑,甚至因此而放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该文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主要阐述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正确理解小组合作的涵义;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善于调控,促进合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学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问题。本文作者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教学和大量的听课,对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产生、优势、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落实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思想,符合了素质教育观念。其次,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给学习活动以新的定位,新的理解,新的内涵,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普及,它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致使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本文针对以往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怎样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提出:(1)合作之前,充分保证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2)科学安排,充分保证小纽合作学习到位;(3)开展评比,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