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滚齿加工工艺水平和滚齿加工后出现的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超差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保证齿轮加工精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直齿圆柱齿轮在PRO/E环境下造型方法复杂、工作量大。齿轮有多个参数,其中任何一个参数改变都需要对齿轮进行重新设计,耗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从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决定齿轮大小、轮齿大小及形状的齿轮参数: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和齿宽B出发,在对齿轮造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渐开线产生的方程、齿顶圆、分度圆、齿根圆、基圆与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的关系,最后,只需在交互界面中输入齿轮参数即可获得需要的直齿圆柱齿轮。  相似文献   

3.
对剃(磨)前凸角型滚刀的齿形进行了研究,利用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被加工齿轮的齿形曲线方程。在AutoCAD环境下,通过绘制出被加工齿轮的根切部分齿形曲线,分析了根切点的形成情况。利用计算机编程,精确地求解出了根切点,并计算了根切点所在圆直径。  相似文献   

4.
激光束对齿轮齿面进行硬化处理,是一种对齿轮进行热处理的崭新工艺。使用1.5kW横流CO_2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对45号钢制成的直齿圆柱齿轮进行齿面激光扫描,在除了保证齿面硬化层硬度及层深的技术要求外,还使热处理后的齿轮基本上没有变形,从而保证了齿轮的精度。这是一种比常规热处理更为简便,更有效的工艺过程。本文主要叙述了在对直齿圆柱齿轮激光热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变形的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变齿厚蜗杆是普通蜗杆的一种变形,由于左、左两部分的导程不相等,齿厚逐渐变小或变大,利用挂轮增大或减少导程的大小以形成不同齿厚的方法,根据其左、右侧导程Lf和Lr分别计算挂轮的齿数,调整机床分别进行加工,其它操作与普通蜗杆的车削方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表芯齿座零件的成形特点,要分析冲压工艺性,设计其自动连续模结构,确定拉深展开毛坯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工作零件、定位装置和卸料装置的结构设计。完成自动送料与取件的斜楔传动机构,分析其工作特点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实践证明,表芯齿座自动连续模能满足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加工和维护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
FANUC系统常用的插补功能有直线和圆弧插补,由这两种指令构成了常规的刀具轨迹,而直线和圆弧的组合轨迹除了切线组合外,其他组合都会引起急拐急停现象,对于常规加工问题不大,但对于高速进给切削,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仅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影响加工效率和切削精度。此外,FANUC基于圆弧插补和Z轴的直线插补合成的螺旋插补则更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功能,但对于XY平面内的螺旋插补功能部分系统尚不支持,本文基于FANUC系统开发XY平面内螺旋渐开线刀路轨迹,避免了急走急停,保证刀路衔接的顺滑过渡,实现高速切削,也为系统的功能开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用T12钢制造锉刀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制造锉刀需要哪些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并根据其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工艺参数。其中重点介绍了T12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影响淬火变形因素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化学成分、原始组织和应力状态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工件几何形状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做了深刻剖析,并结合汽车EQ-140后桥被动锥齿轮热处理工件变形的实例,通过实验分析,证明了淬火变形的原因是由于齿轮在淬火时内孔外圆及齿面背面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引起齿轮内孔胀大及翘曲。设计了齿轮热平衡淬火挂具,控制齿轮内孔的淬火油量,减小齿轮在淬火过程中各部分的温差,达到控制淬火变形的目的,降低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双联的汽车用的行星齿轮差速器,用于汽车的输出扭矩的变比调节,具有提升差速器锁紧系数的效果。同时,差速器也具有一定的防滑功效,进而提升汽车的越野性能。该差速器具有十分紧凑的结构,且两非圆行星齿轮外形一致,双联行星齿轮的外形也相同,只是其相位差为90度,借助于3组双联的行星齿轮达到负载均布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经深入分析其传动原理,设计出非圆形齿轮的节曲线,以渐开线齿形的齿轮作为实例,并进行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其差速器的锁紧系数为3.5。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加工中,复杂型腔的加工造型通常用CAD/CAM软件编程,加工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加工的效率,影响机床的寿命、刀具的磨损。带拔模的模具型腔,通常情况下用实体造型进行加工。椭圆旋钮型腔表面经过方案的分析比较,不进行实体造型,可明显地缩短编程时间和加工时间,且能充分利用机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人们对竹的审美欣赏可总括为两个方向、四条路径。两个方向谓客观式欣赏与主观式欣赏。客观式欣赏包括对竹形、竹态的外在形式美欣赏和以竹性、竹功为核心内涵的内在欣赏。主观式欣赏两条路径是以竹比德和以竹言情。形式美欣赏、以竹比德和以竹言情三条路径形成当时及后世中华竹审美之主流。然而立足于当代环境美学和环境伦理学视野进行反思,上述主观式欣赏的两条路径不利于自然审美的真正独立,其人化自然的内涵具有浓重的人类中心主义痕迹。魏晋时期竹审美的发展实质性地形成"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优势自然审美对象,竹审美从自然审美领域进入文学、绘画与音乐领域,"丝竹"概念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崇尚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