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一直力主古典小说《西游记》是由诞生于关中的全真道道士们推动创作的,其最终定稿者是明代万历时期的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西游记》扉页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实际是暗示其最终定稿者是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游记》文化的话题是以百回本《西游记》为核心生发出来的,因此,应该以《西游记》为坐标原点开展讨论。反映《西游记》问世之前的相关文化背景及其投影者,可称之为"前《西游记》文化";《西游记》问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则可称之为"后《西游记》文化"。这样可能便于理清脉络,将讨论引向深入;部分地避免因时空错乱而带来讨论中的逻辑混乱或论证偏颇。  相似文献   

4.
古传《西游记》是金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并在陕西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陈序差错的秘密 现存明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有三种,即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杨闽斋本《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和《唐僧西游记》,正文前均题“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有署“秣陵陈元之撰”的序文。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虽主要是根据唐代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故事衍成,亦与道教甚有因缘。《西游记》小说在明代中期问世后,因朱鼎臣《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志和《西游记》这两部节本上,均未署吴承恩之名,亦未说明是据全本《西游记》节编而成,在另外四种明刊本:华阳洞天主人校本《西游记》三种和《李卓吾先生批评西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个创业灵感:开一家菜馆,可以叫《西游记》素菜馆,复现《西游记》里出现的菜式,有明之古风,更有民间的诗意。大概是由于猪八戒贪吃,我觉得《西游记》中对食物还是很重视的。第七十七回,大鹏怪要把唐僧师徒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探究了《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的源与流,认为《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吴承恩融汇自汉唐以来流传民间及各种文学作品中二郎神传说的结晶,二郎神的传说被吸收,丰富了《西游记》的内容,渲泄了作者胸中“斩邪”“平妖”的块垒之志。  相似文献   

10.
探求《西游记》的主题决非易事。自《西游记》问世以来约四百年间,历代研究者对其主题的探求可谓多矣!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而后又有“阶级斗争”一说挟时代风气之力盛极一时,一统天下,《西游记》因此成为农民起义的形象教科书而显尽风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游记》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研究,《西游记》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更为寥寥,文章以明末清初的三本《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和《后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拟从《西游记》续书对原著在主旨、故事建构等方面的继承来对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着眼史迹,自唐玄奘西行取经,衍出奇异险历。凭吴承恩巧手,直捣虚实、神怪之间,致其人物鲜活,情节精采,妇孺皆知,世上传译不绝。西游故事寓三教于一,前朝多评记系于丹术,近代侧重佛释,亦有不宜取自三教立场之说,但以此为论者,竟成世趋,当中,关于《西游记》中《心经》之探析,也渐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 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有似石头;他们又一齐归于佛,在宗教的 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1、孙悟空有儿有女;2、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名“如意棍”;3、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同我国多部古典小说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西游记》。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西游记》的最早外文译本就是日文——日本翻译家西田维则于1785年着手翻译该书,经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豆瓣网站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坚持半年有余,洋洋几万余字,娓娓地道出《西游记》中众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之作者常年居住在北美,身处西方文化圈,这些特点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八卦西游记》中: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本书用了十几篇的篇幅把《西游记》的人物剖析得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众多不同年龄的读者重新找来《西游记》拜读。  相似文献   

16.
贾宁波 《文教资料》2012,(33):89-91
《大话西游》与《悟空传》引领着解构与重塑经典的后现代主义潮流。这两个文本对《西游记》的文学性解读和行号化阐释,特别是紧箍儿(咒)的符号学阐释和孙悟空的死亡和再生的探讨,为我们研究《西游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对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对研究《西游记》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书于16世纪中叶的《西游记》与本世纪逐渐形成发展的敦煌学之间,有着不少的关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以往对此的研究,大多将注意力放在对与玄共取经史实相关的写本或美术创作的考索上,而且多着眼于宗教文化方面的探究,很少真正从《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主题、形象、文学风格(包括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探索它与敦煌学(尤其是其中的敦煌文学)之间内在联系。本文即拟就此提出几条粗浅的线索来,以求教于诸位方家。一、《西游记》的创作宗旨与敦煌藏经洞的性质《西游记》是一部神话(或曰“神魔”川\说,它的…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的人才观──《西游记》人力资源思想探微@赵富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豆瓣网站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坚持半年有余,洋洋几万余字,娓娓地道出《西游记》中众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之作者常年居住在北美,身处西方文化圈,这些特点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八卦西游记》中: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本书用了十几篇的篇幅把《西游记》的人物剖析得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众多不同年龄的读者重新找来《西游记》拜读。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为一部内蕴十分丰富的神话小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传统的写美女爱情的词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及其得出的“三境界”结合,对我们重读《西游记》极具启迪意义。《西游记》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追求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历经艰险,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