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科技信息的传播在指导农业生产、开拓农业发展新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组织传播的缺位、大众传播的错位等因素影响了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媒体的农村信息传播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界》2014,(23):48-54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日渐普及,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变革了农村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通过考察新媒体在西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优势和现状,分析以新媒体为接收终端以农民为中心对象的农村信息传播新模式,并就农村信息传播策略等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闵阳 《新闻界》2012,(13):36-40
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农民的信息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深刻影响着西部农村的历史进程。本文以陕南农村为个案,探讨分析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当前对农传播的诸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移动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格局,并深刻影响着其历史进程,使农民的社会生活呈现出诸多变化和特点。陕西省神木县是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一地区农村居民新媒体使用和信息传播状况的调查和反思,对于了解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体合理使用新媒体发展县域经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政策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文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0-14,117
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从农民的信息意识、对政策信息渠道利用的偏好以及农民对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分析农村地区政策信息服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并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作用、提高农民政策信息需求满足程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农村政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最深层的基础在农民。农民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问题,成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问题,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现代传播技术与革新的传播观念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对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必然导致对其他资源的财富的不平等占有。中国西部农村长期处于信息资源弱势地位,西部农村区域社会经济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先进行一大众媒体传播观念的“超常规革命”。  相似文献   

7.
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现状与提升——以西部地区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获取意识、获取源、获取途径及获取方法等方面,作者对西部农村信息获取能力现状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对如何提升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旅游开发中湖北西部地区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现状,提出了旅游时代信息传播的两大途径: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简析了旅游开发中人际文化信息传播的意义:传播民间文化;发掘并提炼蕴藏民间的文化璞玉;拾起和重新认识失落的传统文化礼俗,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9.
曹凤祥 《传媒》2008,(2):73-74
传媒人为了增强媒体对农民的传播效果,对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辟了传媒人与农民互动这一文化信息有效传播的途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对文化信息和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以往的互动内容和形式也多有批评,因此,传媒人总结以往和农民互动的经验,征求农民意见,倾听农民的呼声,开辟与农民互动的新途径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大量惠农政策出台,惠农信息的乡村传播效能是惠农政策实施的前提保障,有利于农民受众的信息吸收利用,把握惠农政策主旨。论文在对惠农信息乡村传播本体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质分析基础上,构建制度性全信息调适和利益性全信息调适路径。制度性调适内容是多样阐释示范,实施制度性保障,侧重语法和语用层次,强调规范权威和农民的适用性;利益性调适内容是利益权责引导,实施利益规制策略,侧重语义层次,强调效率和通俗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新闻爱好者》2011,(12):49-50
调查中国当前上网农民的网络信息接纳状况.分析涉农网站的传播效果,理论上有助于探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网络传播模式,实践上有助于改善面向“三农”的传播体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并行的方式,以河南尉氏县、山西万荣县、江西吉安县三地农民为例,旨在考察不同文化程度、收入层次,对网上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农业政策类信息和文教信息的选择与接纳状况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当农民走向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时,传媒中离农民生活最近、传播信息最快的农村广播应加强信息服务,义不容辞地担起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的职责,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民听众信息需求的必然,也是广播媒介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必然。近几年来,江苏丹阳电台通过不断探索,突破了过去传统型的“催耕催种”式宣传,使农业宣传逐步栏目化、科学化、信息化,受到农民听众的欢迎。一、小言论、大道理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民听众需要广播媒介提供哪些信息呢?首要的是政策信息,包括政府制定的有关农…  相似文献   

13.
面向农村的政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把农村政策信息服务工作做好,满足农民的政策信息需求,重点研究以下几种政策信息服务模式:①中央政府各级部门的"三农"政策信息服务;②农村组织的"三农"政策信息服务;③档案、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三农"政策信息服务;④以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三农"政策信息服务;⑤基于人际网络的政策信息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政策传播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传播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政策的传播效果与农民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对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农户接受程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三农中国》的主热点话题领域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次热点话题领域为"扶贫攻坚""对农政策"。分析发现,该节目基本满足了农民受众的农业经济信息需求及对农政策信息需求,但是对农民信息需求度较高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等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针对农民工受众群体的信息资讯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政策信息传播过程中,农民对信息产生反馈态度与行为对政策制定、更新与有效落实均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增强基层对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农民信息反馈态度与行为发生过程的相关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构建信息反馈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并依托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既往政策执行情况、传播者权威、传受双方关系对感知反馈易用性、有用性均构成正向影响;感知反馈易用性对感知反馈有用性、反馈态度、反馈行为构成正向影响;感知反馈有用性则只对态度构成影响,对反馈行为无直接影响。研究拓宽了TAM模型在乡村信息传播场景的解释空间,提供了农民信息反馈优化策略及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2):53-60
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是以农村信息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需要为依据的价值判断。其测评从传播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信息传播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进行多级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政府组织(村委会)、亲朋熟人这六类信息渠道传播有效性的测评中,电视、亲朋熟人、政府组织(村委会)、网络传播效果相对较好,报纸和广播较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而农产品信息得到有效传播是农产品流通的前提条件,对此大众传媒应该承担重要责任.本文考察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农产品信息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传播作为现代化的信息载体,具有传递政策、科技、文化、市场信息的功能,是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等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和实现农村文化大繁荣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罗文  叶雨薇 《今传媒》2023,(1):145-150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正确使用程度,因此,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三个自然村展开田野调查,发现农民对健康扶贫政策信息的质量评价分为充足度、有用度、可信度三个标准,在标准之下,他们对健康扶贫政策信息的处理遵循生存优先与经济至上、近信与远疑、实用性与易读性的法则。由此可见,针对贫困地区群众的信息质量评价和信息处理特点有的放矢地传播健康扶贫政策信息,才能有效解决当下的“信息真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