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编制为古籍保存环境条件的普查和特藏书库的建设提供依据.该标准在"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本着根据损毁原因确定保护条件、适当考虑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原则编制;规定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的建筑要求、温湿度要求、空气质量要求、光照和防紫外线要求以及书库的消防、安防等与文献保护和安全相关的基本条件.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31日—11月28日,清华大学图书馆成功举办服务宣传月,主题是"爱上图书馆,岂止于读书"。共组织六大版块70余项活动,在服务宣传和互动提升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展播盛宴:利用实物、展板、视频、电子屏等形式宣传新资源与新服务。举办"永乐宫壁画高仿画展"、"金紫荆大赛"微电影展播、特藏展、新书展、艺术展和经典电影观摩。非常体验:推出"我是自助人"、"书的奇幻漂流"、"寻宝图书馆"手机游戏、文科馆探秘、信息空间体验、书库体验共6项体验活动,吸引读者深入了解馆舍空间,熟悉新技术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坐落于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校区中部的荔枝山上。以"绿色环保"与"文化传承"为建筑理念的图书馆大楼倚山临水,四季花开,远处蜿蜒的行道旁芒果树郁郁葱葱,与绿地上读书的学生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图书馆馆舍面积为3.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900个。主楼高十二层,其中1-6层为大空间大构架的开放服务空间,楼层高、空间大、采光透风好、功能区域布局合理,为日常业务开展和读者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层为低层高的密集型储存书库,经济实用,易于管理。另有辅楼五层,学术会议中心厅一层,层高  相似文献   

4.
数字阅读的流行以及商业搜索引擎与移动APP的快速增长,不仅挑战着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减少了图书馆高价值收藏的关注度,让读者迷失在鱼龙混杂的信息当中.此文在分析了国内"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代教科书数据库为例,借助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开源特藏资源管理系统Omeka以及腾讯AI接口,重构图书馆特藏资源库建设思路,寻找图书馆无缝融合全球海量特藏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国家对古籍文献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各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加大了古籍书库的改造和保护设施的投入,同时也加强了对古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的指导,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不足,按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规定,以西南民族大学古籍特藏书库管理为例,就目前古籍书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上海市农校图书馆新馆落成为了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上海市农业学校图书馆新建工程最近落成。新建成的图书馆是一座三层楼建筑,使用面积900平方米。辟有科技书库、文艺书库、特藏书库、科技阅览室、文艺阅览室、教师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波音和空客特藏室的改扩建为例,说明将特藏室改建为信息共享空间,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弥补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缺陷、促进特藏室服务模式改革等积极意义,同时对特藏信息共享空间的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红  孟磊 《图书馆建设》2012,(10):38-41
互动图书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者以"创建趣味、智能互动图书馆"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数字媒体与交互技术,提出了"屏幕与读者的智能互动装置"和"循环动态标识"两个优质的创意交互设计方案,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第一设计方案突破了人们以往登记读者到馆人数的习惯,营造出独特的"以花计数"的体验空间,为读者创造出更加自由、宽松、舒适的交互体验环境。第二设计方案是在书库中呈现循环动态标识,让读者在静态书库中发现、认识标识,为读者找书提供了醒目的指示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不再局限于某些场地的设施服务,而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服务。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阐述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服务空间的需求、建设原则、实现方式以及规划与实践。通过新型的服务空间,以期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知识加工中心,形成"信息共享空间+创新交流社区"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大学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位于校园东西主轴线核心岛中心,总体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庭院"为中心的空间组织模式,力求营造现代校园精神所强调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的内聚型书院文化精神场所。功能定位集中体现在文献保障中心、自主学习空间、学术文化高地、创新交流园地四个方面。现有藏书  相似文献   

11.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新媒体联盟相关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着重从环境、空间、资源和服务等4个维度对转型变革时期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变革对大学图书馆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环境的生成加速了大学图书馆的转型;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大学图书馆打造融交互式学习空间、数字学术空间、创客空间、精神与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布局势在必行;馆藏资源评估、开放教育资源、用户驱动采购以及特藏文献的数字化与长期保存将成为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领域;数据管理服务、信息/数据素养教育服务、移动服务、发现服务、学科服务和阅读推广服务等将成为大学图书馆支持教学和科研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学习促成者"的空间,让学生在无压力情况下能主动或被动地吸收知识,是高校图书馆应研究的课题。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学习促成者"空间的打造,使图书馆成为学习交流中心、信息加工中心及文化传承中心,成为真正的"学习促成者"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资源以购买为主、同质化严重、费用昂贵背景下,数字特藏资源的建设给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并且国内高校图书馆在CADAL与CALIS等大型数字化项目中积累了不少数字特藏,然而在特藏资源支持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需要打破信息孤岛,从而释放数字特藏资源巨大价值。本研究从数字特藏平台基本信息、图书馆主页入口、揭示方式、开放程度、资源类型以及包含中文资源情况等方面出发,对全球100所知名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构建特藏资源与图书馆主页流量之间的广义线性预测模型,挖掘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正从信息资源库向学术共享空间转型,空间服务是其核心服务之一。本文通过对2010年以来新加坡公立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协作与社交空间、安静学习空间、资源服务支持空间及校园文化集聚空间这四大读者空间的再造路径及其成效,旨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需前瞻性地分析本校读者的需求,合理配置4种读者空间,并采用基于评估的空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IC到AC: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王萍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82-86,89
随着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开始向不同的模式发展。学术共享空是信息共享空间功能的扩展。国外的学术共享空间两种服务模式即机构知识库和"一站式"学术支持服务,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有三点启示:构建学术服务平台,提高人员素质和结构,加强评价与跟踪。  相似文献   

16.
学术图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由于其书评要求高、难度大,由读者撰写的学术图书书评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的推荐理由和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内容评价,较难为其他读者提供信息向导。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自建书评中心的学术图书书评为代表,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书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豆瓣书评"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并讨论了其组成的必要构件和结构化方式,以期在降低读者撰写学术图书书评难度的同时,提高这类书评信息导向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挖掘和推广馆藏中有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大英图书馆拥有18000000册图书,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它保存着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大量信息.1993年大英图书馆在其2000年战略目标中承诺将成为获取、贮存和传输电子文件的中心.此外,大英图书馆为本地读者和通过网络技术访问的外地读者,进入书库的最大途径作了认真调查研究,该书库包括书籍、期刊、专刊、手稿、邮票、声像记录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网络检索法调查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利用校史资源、传统文化、专题特色数据库对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激发创新思维、积累创新知识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效益。提出开发特藏资源为创新素质教育服务的途径:拓展特藏部职责,开展特色服务;举办宣传推介活动;建立特藏IC空间;特藏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数据库。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空间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空间场所,空间功能由以前的资源存储型转化为读者使用型,物理空间向适合读者学习、讨论、教师教学、科学研究等需求转化。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性需求,并结合技术设施的配置,提升不同空间的学习功能,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空间。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框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图书馆用户多种需求的深层思考,学习型空间以及信息资源和技术对学习的支持是图书馆角色的挑战,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大钊阅览室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20年底东楼重启后新创建的特色资源阅览空间,专供阅览和陈列与李大钊先生相关的书刊、实物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珍贵革命文献。适逢建党百年,将承载革命文化的馆藏革命文献以专藏阅览室的形式单独保存并善加利用,可以向读者和参观者显露出特藏资源珍贵而独特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展现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党史教育学习基地的引领地位,探索图书馆特藏资源传统业务结合创新科研服务和革命文化教育等功能的范式与进路。回顾并领略大钊阅览室的实践经验,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完善和开拓相关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