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从而将概念之间的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呈现。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试题一贯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的原则,在推出新题型的同时,也保留采用了一些传统题型。其中,修改病句(也称病文修改)就是受命题者青睐的一种传统题型。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有病文修改的题目出现。进入21世纪,在全国卷及一些自主命题的省市考卷中也时有出现。由此可见,命题者对这一传统题型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斯腾豪斯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进一步拓展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并且把这一观点引入到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2009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承继了浙江卷写作题一贯风格的试题。命题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的歌词,对这首歌大多数考生也许有点陌生,但这并不影响考生对所提供的歌词材料字面的阅读理解。因为歌词浅显易懂,仅看歌名就很形象,末一句“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点明了材料主旨,也给出了考生写作的方向,考生容易据此联系生活,发挥联想,找到作文的话题,但要写好也确实不容易。因为,这道题目非常注重考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积累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城南旧事     
小维 《现代语文》2005,(11):43-43
20世纪20年代,小女孩林英子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城,住在北京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个小院里。  相似文献   

6.
涂元玲 《教育学报》2005,1(5):50-56
美国人类学领域中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作为人类学研究附带产品的教育研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教育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教育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人类学独立研究领域的教育研究。每一时期均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孙奎贞 《留学生》2010,(5):36-37
20世纪20年代初,朱德曾留学德国,在那里留下了革命足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曾先后两次担任中国驻德国波恩《经济日报》记者,20多年前曾专门寻访过朱德留学德国哥廷根市的住所.并在国内首先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8.
胡健 《中学俄语》2013,(10):56-57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前苏联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经典电视电影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历史状况、经济状况,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通过分析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富有代表性的酒、汽车和女性等文化符码,可以解读20年代美国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与文化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幕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研究成果.前苏联对他的著作禁了20年,20世纪50年代解禁后,其作品才得以译介到西方.20世纪80年代,很多美国心理学家及教育者开始热烈拥护维果斯基的观点.对维果斯基的理论有深入研究的两位美国学者--劳拉·贝尔克和亚当·温斯勒--合作撰写了<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概括整理了维果斯基社会互动的理论,并借历来的研究发现和方案应用,做了理论与实务的说明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和业绩,还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理念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既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也是搞好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指挥棒。30年来,课堂教学评价大体上可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型评价的时期,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特点是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为目的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第二阶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后来落户美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丁刚教授等国内学者的介绍,教育叙事走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新旧思想交锋的时代,教育领域亦然。1922年壬戌学制应运而生,带动了浙江省的教育改革,加速了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然后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恢复高考三十余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文体要求、立意取向以及命题权利变化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将高考作文命题大致分为秩序重建、摸索前行和观念革命三个不同历史阶段.本文分析了各个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对未来的作文命题和中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以来,教育评价领域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考评时期(assessment era)。与此同时,教育评价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田友谊 《教育导刊》2005,(10):52-54
早在20世纪初,瑞典作家爱伦·凯就发出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深情呼唤.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昭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解放儿童.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其最具代表性、最负国际影响的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中提出了解放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掀起改革的狂潮。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与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正如美国学者贝利(Thomas Bailey)所言:过去十年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反思.导致了一个改革策略的产生.这个策略就是通常所说的“school-to-work(学校到工作过渡,简称STW)”。  相似文献   

19.
王晓静 《文教资料》2006,(11):210-211
1951年和1990年,大陆地区先后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及其修订,这些用法虽未在香港实施却对这一地区的中文出版物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试图简单归纳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中文出版物中标点符号使用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日本再次暴露了对中国钓鱼岛列屿的野心,由此引发了两次保钓运动高潮,90年代持续性的保钓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这个阶段的保钓运动相较于70年代的保钓运动更加理性化,影响力也更大,对于今后保钓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保钓运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