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大学声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大学形象,打造大学品牌,提高大学声誉”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口号,高校发展战略也日益重视学校的形象、品牌和声誉问题。毫无疑问,形象、品牌和声誉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三个概念,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别。本文从形象、品牌和声誉这三个词汇的含义出发,结合企业的形象、品牌和声誉,对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和大学声誉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软实力的特征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软实力的特征 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品牌经营是将经济学的品牌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大学教育实践,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大学具有品牌优势和特色的办学理念、师资、学科与课程等教育服务,从而形成大学个性化的发展优势,使大学的资源得以整合、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在市场经济持续推动、信息科技强力支撑和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品牌经营将展现出内涵多样化、经营专业化、路径信息化和视野国际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学核心竞争力即高校所拥有的获得外界认可并在大学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独有性、相对稳定的动态发展性、办学卓越性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应有的特性。大学核心竞争力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表现出来。硬实力主要体现为师资、科研、学科等方面;软实力主要指以大学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以及品牌声誉等。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各办学实体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实施灵敏的社会服务机制、打造品牌声誉、经营优秀文化、注重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品牌的内涵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体现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大学品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深化和升华。大学品牌建设就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大学品牌建设应重点放在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理念、塑造学校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大学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段世飞 《江苏高教》2022,(10):24-33
全球性大学作为新的大学形态,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性大学的特征体现为其战略目标与组织机构、人才培养理念、声誉品牌、校区与师生、课程教学等的全球性,它的职能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生产创造跨区域的国际性知识;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提升学校的本地声誉;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传承引领和谐共生的文化。全球性大学诞生至今,历经萌芽期、孕育期和形成期三个阶段,并渐趋成熟。全球性大学的出现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也面临着现实挑战:较难避免意识形态的渗透;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建设存在认知的差异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组织声誉通常是直接声誉和间接声誉合成的产物。文章借鉴经典的组织声誉形成模型,提出解释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理论构想,即"身份—形象—声誉"分析框架。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过程包含身份建构、形象传播和危机管理三个环节。身份建构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对于自我的一致性的、独特性的并且体现积极价值的理解。大学形象战略通过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创立高品质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取得社会认同和公众信任。而公关危机的妥善处理,是大学社会声誉维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要担负起对知识的、人格的和社会的责任,应该享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权利,同时通过大学的“品牌”、“声誉和知名度”体现自身的利益.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应该强调其自身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10.
面对教育市场的新形势、开放大学的新理念、媒体环境的新变化,需要开放大学的形象宣传工作有新突破。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将体现为品牌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只有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崭新的社会形象,学校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形象宣传并不仅仅是针对开放大学系统外的宣传,系统内部、学校内部的宣传同样重要,如果能及时将开放大学试点中的新举措和进展告知系统内、学校内的师生员工,能培养师生员工的形象意识,引导他们在与各种类型受众的接触中,主动传播有利于学校形象的信息,在打造开放大学整体形象的同时有助于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品牌个性研究主要针对消费市场,而本研究则对大学进行品牌个性维度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及大学教师所提出的大学品牌个性词汇进行筛选、归纳和提炼,再根据"中国品牌个性维度量表",初步建立大学品牌个性的六个维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教师已经发展为教学的管理者、学生的伙伴、资源提供者、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评价的反思者,对学生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在此形势下,从构建大学教师的个人形象入手来建设教师队伍就变得十分必要并且关系到大学的声誉和大学教育的质量。对此,拟导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从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塑造大学教师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笔者将词汇关系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通过讲解词汇之间的关系,把零散的、抽象的、看似杂乱无章的单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词汇学习的网络,通过系统的词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之间竞争的加剧,大学声誉管理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大学声誉是大学精神、大学行为、办学条件、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在社会人群心目中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反应,它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市场信号、机会平台和安全网的作用。因此,界定和探究大学声誉的内涵、形成机理及功能,为创立和维持大学声誉提供合理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从技术能力、品牌专业和机制特色3个方面论述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用技术能力提升办学声誉;用品牌专业赢取市场竞争;用特色机制保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社会声誉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文献综述可知,大学社会声誉的评价、效应、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该领域的中心议题。近年来,从利益相关者互动、品牌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等视角展开的过程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国外研究进展启示国内学术界亟需通过系统探索并结合本土情境,加强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全球化形势要求大学与市场更多地联系,但这绝非意味着大学是一个名利的竞技场.参与市场、服务社会是大学功能在新时代的延伸,绝非大学发展的唯一功能.大学之所以能称为大学就是在于其学术性,在于其对高深知识的研究和生产,失去此项,大学也就不再是大学了.所以,不管是保持学术还是联姻市场,保证声誉和质量才是大学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品牌战略及其经营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战略管理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战略已成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实施品牌战略,需要大学在市场调研和SWOT分析基础上科学定位;成立专门组织,制订大学品牌战略规划;运用UIS设计与塑造大学形象,增强大学品牌的文化品味;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保证大学品牌的卓越品质;运用营销策略,积累大学的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19.
大学品牌特质不但是影响大学品牌声誉的基础,也是提高大学品牌收益的根本,它通常是以延续办学绩优禀赋的方式不断为大学品牌收益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为此,大学管理者要勇于排除干预品牌特质形成的制度障碍,以持续的办学投入维护品牌特质的作用效度,为提升大学品牌收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大学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如趋同化、边缘化、价值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涉到大学自身的形象、品牌,牵涉到其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价值观等,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从建设大学制度文化、建造大学形象标识系统、强化大学人文通识教育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