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规则的行为,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1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客观地评判一个行为是否是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1普遍性———这种行为是否是该年龄阶段儿童普遍发生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更突出;1.2时间———在课堂上发生的时间。某个学生的某个课堂问题行为在一节课的什么时候发生,是课一开始就发生,还是在中途发生或是在快下课时才发生;1.3延续性———这种行为是否每次都会延续很长时间,能不能自行消失;1.4频率———这种行为在某一节课上是否经常发生;1.5针对性———这种行为是否只针对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比如,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常表现出问题行为,而在...  相似文献   

2.
宋安英 《中国教师》2010,(20):58-59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不免会碰到一些“刺头”学生,要在课堂上面对和处理由于这些学生所带来的一些扰乱行为。在班级里面,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两名,但是却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因子。如果教师不敢于面对这样的学生,或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那么不仅影响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对学生的偏激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失策直接相关,甚至有些问题行为还可能是教师直接造成的,因而决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师的失策主要表现为:1.指导思…  相似文献   

4.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无处不在,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分化比较明显的时期,也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期,这种转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身体发育,即生理方面,也表现在学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甚至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初中阶段也有一种明显的转折。在这个转折期,学生如果对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行为。另一方面,目前初中学生厌学严重,辍学率高,因此,初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呈现多样性,且涉及面广,本篇所讨论的仅限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分类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与课堂教学目的相一致的积极的课堂行为,另一…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兰继军编译在课堂上,一些儿童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干扰了别的孩子的正常学习。常见的儿童课堂上不良行为表现,有多动、抑郁、退缩和攻击等。各班的任课教师都应了解班上有哪些学生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8.
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绥化地区教育学院李志张继梅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教学及...  相似文献   

9.
耿化利 《班主任》2007,(10):18-20
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分为课堂正常行为和课堂异常行为.课堂正常行为包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课堂异常行为指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活动的课堂行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异常行为有可能干扰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听课,也可能诱发更多学生产生类似的异常行为,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郭艳芳 《考试周刊》2012,(85):72-73
本文所谈的仅限于教师在日常上课中遇到的问题行为学生。这个行为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课堂行为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并给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的各种内外部行为。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出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只有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能称之为“问题学生”。希望广大教师不要轻易叫他们“问题学生”。下面就谈谈这些学生在我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其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教学细节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可能是教师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智慧;也可能是师生对文本的深度开发,鉴赏玩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可从哪几个方面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12.
谈谈家访     
王美云 《云南教育》2001,(19):12-12
顾名思义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庭的过程。可见家访是维系教师、家庭、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在班级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于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家访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学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喜爱在家则表现得自私、懒惰不愿为家人做…  相似文献   

13.
一、事出有因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所有的学生都一样,但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学业准备却有很大差异,教与学之间就很难顺利进行,学生的行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学本身是一个有目的的、系统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有效引导,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有效的课堂行为管理,是课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的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有效引导,班级秩序的维持则有赖于教师有效的班级管理。尤其是体育课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在班级中的自主管理在他们的身心发展过 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主要表现在 日常生活、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中。初中班主任实行学生的自 主管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管理 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主管理学 习课堂、守则纪律与行为习惯的组建的三大过程,总结出中学 生的自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课堂的首席代表,是引路者,是助产士,是倾听的对象,有时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教师行为方式变了,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因而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必然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陆高校课堂中学生行为较被动消极的问题,本文对大陆与台湾两所高校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研究,发现两岸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大陆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表现出课堂无关行为和静听行为,较少参与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台湾大学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比较多,课堂参与度较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自身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本文在对大陆与台湾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陆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课程改革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广大教师自觉转变了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到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也由此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但我们也应看到课堂热闹的景象背后,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偏差”行为,这种“偏差”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黄曼 《考试周刊》2015,(2):186-187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大学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行为,是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单边的课前预设不可能变成"万能良药"。其实,课堂的活力往往就是来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现场教学中必须要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一个"也"字使学生分化出了两派意见,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场预设外的辩论,却收获了惊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邵琪 《教学与管理》2012,(14):17-18
一、课堂发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功能"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学生课堂发言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在课堂上成功发言的主观判断。众所周知,学生课堂的发言表现是学生学习情况与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