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春艳 《今传媒》2005,(6):25-25
《今传媒》是2004年初由《报刊之友》易名改版,由省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定位于“报道传媒、服务传媒、研究传媒,评论传媒”,以“用真诚和真情展示真实的传媒”为办刊理念,致力于“为传媒人、准传媒人,传媒教育者、关注传媒的社会群体做一本传媒领域好看实用的通俗读物”。2005新年伊始,《今传媒》再度改版,逢单月出市场版,以关注传媒,  相似文献   

2.
肖凭  李松龄 《声屏世界》2006,1(11):46-47
传媒收入合理分配的意义 传媒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传媒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传媒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传媒收入的分配出了问题,传媒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没有得到他们认为合理的收入份额,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传媒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传媒收入是一个定量,传媒劳动者的收入过高,就会影响传媒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前者的劳动积极性虽然能够提高,但会影响后者提供资本的积极性。如果这样,传媒劳动力和传媒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就不可能得到合理配置,传媒产品的生产也就不可能有效率。如果传媒资本所有者的收入过高,也会影响传媒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传媒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广告对传媒的影响建立在传媒对广告的需要上,尽管在商业化传媒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媒体强势地位时期,那时,媒介市场尚未形成,传媒处于垄断地位,经济的繁荣使大量广告客户排队在传媒上刊播广告,在传媒的结构布局和传媒产品的生产上,广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但随着传媒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媒介市场开始出现,这个阶段很快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4.
传媒明星与传媒品牌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征 《当代传播》2003,(6):74-76
本在分析传媒明星对于传媒品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依托传媒明星进行传媒品牌建设.并结合国内外传媒组织的实践经验,对传媒明星的培育与管理和以传媒明星为主导进行传媒品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传媒观察》2005,(12):27-28
当人们谈到媒介经营和管理时,首先需要了解传媒生产力的含义和构成,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媒体经济学的一个空白。传媒生产力是传媒工作者在思想产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包括加工对象的客观世界表象、传媒工作者及从事传媒生产的各种资源与设备。在传媒生产力中,记者、编辑、导演和其他产品作者处于核心地位,社会科学观作为传媒生产力的导向,决定传媒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把握传媒生产力的概念与构成,对打造传媒生产力,增强媒介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活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7.
传媒的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使舆论引导更加可信、可亲、有力,这是新闻舆论传播工作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8.
谢金文 《新闻窗》2005,(1):63-63
西方的传媒素养教育主要是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分辩、选择和利用传媒的能力。我国既要学习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情况,注意解决传媒本身的问题。因此既要对普通受众进行传媒素养教育,又要着力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和“媒介公民”——传媒机构和传媒人的传媒素养,解决传媒体制、媒介质量的问题,以及媒介公民的权力、责任和职业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级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真实报道是传媒的立身之本,批语揭露是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当然,两种传媒由于所有制不同,其价值观念和运行机制不同,仍有许多重要的区别,就舆论监督功能而言,资产阶级新闻传媒以“社会第四权”自居,声称同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以站在纳税人一边,揭露权力的黑暗为其最大功能。而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则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我国传媒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传媒“家族”不断扩大,传媒需求十分旺盛,传媒之间竞争加剧,传媒产业化初见端倪,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来实现新的跨越。与此相应,近几年来传媒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投入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仅38家报业集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就超过5亿元,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媒业界最大的投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传媒生态,是传播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传媒生态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前沿学科,它诞生于2JD世纪中期,至今只有50余年的历史。传媒生态研究在我国起步更晚,如果从2001年邵培仁发表《传媒生态规律与传媒生存策略》一文算起,传媒生态研究在我国不足1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3.
陈共德 《视听界》2005,(4):17-20
传媒产品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特殊产品,我国传媒进行产业化改制,必须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也是化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比较效率与风险,选择既符合市场机制、又适应我国传媒特殊要求的公司发展模式。根据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要设置“防火墙”,加强对传媒集团公司的监管,以保证传媒公司化改革不偏离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4.
传媒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传媒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传媒所提供的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传媒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健康的传媒批评能力,使受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亮  申玲玲 《新闻大学》2023,(3):104-118+123
论文以沪深两市上市的46家传媒公司为案例,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从商业模式执行和商业模式创新出发,结合技术创新,寻找并解释影响上市传媒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研究发现,作为商业模式执行能力之一的价值获取能力,是影响上市传媒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绩效上市传媒公司有5种充分条件组态,非高绩效上市传媒公司有4种充分条件组态,高绩效上市传媒公司的条件组态和非高绩效上市传媒公司的条件组态存在不对称性。文章认为,传媒公司在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商业模式的执行。  相似文献   

16.
(一)打造传媒精品,经营特色品牌,以浓缩时代气息、具有长远价值的精品名牌扩张传媒影响力,确立自身生存力,增强市场竟争力,已经越来越成为今天新闻传媒发展的趋势和共识。与此同时,对于习惯了扎根一方水土、经营一方受众的地方性新闻传媒来说,危机意识与观望态度并存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一方面,WTO已经登陆,境外传媒的影响势必迅速彰显,吸引众多的眼球;而国家传媒以其人才、资源。资金、政策等优势呈级数扩张态势,也将不断挤压地方性新闻传媒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新闻传媒则自以为拥有区域优势和本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广播的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快,传媒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播传媒不仅要而对国内同质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外广播的挑战。因此,为了更理智、更有效地发展广播产业,就必须强化广播传媒核心资源,尽快增强广播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广播传媒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道,万事如此,传媒亦然。由报纸而广播、而电视,是分;到了网络时代,印刷与电子传媒又出现合流趋势;由字而摄影是分,倡导“图并茂,两翼齐飞”的本意就在强调摄影,到了网络时代,图同样出现某种合流迹象。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集大成,作为20世纪的传媒终结,正给新世纪的世界传媒带来革命性变革,带来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对传媒人提出全新要求,这就是:时代呼唤现代传媒人!  相似文献   

19.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王声平 《新闻界》2006,(2):47-48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目前,我国传媒改革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念,二是机制。在理念上,要认识到传媒经营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管理,而最为重要的是认识到传媒人力资本和传媒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在机制上,必须建立尊重人力资本产权的传媒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