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族当代教育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京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建国初期,京族教育经过调整、整顿得到了初步发展;“文革”时期,盲目发展中小学,学校秩序混乱,教师遭受打击批判,除扫盲教育取得新进展外,其余各类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数量、质量、类型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基本扫除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发展了学前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更是呈现出全面综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实践命题。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的加速,教育信息化进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数字教育为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机遇。在乡村振兴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实践现状如何,正遭遇什么问题,以及如何突破等需要理清。本研究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的五个阶段,预测了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当下信息化视角下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明了教育新基建加速数字教育公平“高层次、高点位、协调、升级”发展突破的关键点,以及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藏民族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与党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拉萨教育作为西藏教育的龙头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在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现代教育发展的内涵建设,注重多元化教育,让民族教育发展成为开放、包容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了“采取特殊措施,扶持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促使民族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而开办寄宿制学校、发展牧区教育,加强教育扶贫、强化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和确保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则有效地解决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兴数字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数字技术何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战略主题。近年来,OECD主要国家陆续出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战略,包括教育专项和教育嵌入式两种战略类型,从顶层设计部署了国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数字技术一流新基建、数字平台开放共享、数字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尽管各国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战略举措,但仍面临着师生数字素养缺失、数字鸿沟、伦理危机风险等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予以全面的战略关照。审思OECD主要国家数字教育战略,可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思想,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追求教育质量 教育的增长并不等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不仅指数量、规模、速度的增长,而且包括了质量的提升、品质的改善、公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高等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样,需要重新认识的还有,教育在规模、数量上的发展只是教育效率的表征,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系统,但增长本身不是发展的目的。教育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和增进人民的福祉,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适应与超越:科技发展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技术和教育三者的发展可以看出教育与科学、技术联系密切,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科技革命导致了教育的嬗变。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相应的,教育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与科技发展相适应。而教育不能够被动的适应,必须应对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我们今天实践的和谐教育,继承了历史上和谐教育的合理内核,又远远超出了历史上和谐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其思想体系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和谐、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和谐、教育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过程的和谐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章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观念变革入手,探讨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我省启动和实施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以来,在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推动教育宏观决策,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繁荣发展教育科学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试图对五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科研发展做些系统分析与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研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方法探求教育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慢慢出现的,而教育科研是在教育产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的发展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新内容、新任务,而教育科研反过来又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的教育发展状况是由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所以,教育科研的进步也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靠科研兴校、靠科研兴教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因此,学校搞科研,教研部门抓科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绥棱县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用开放思维谋划教育事业,用创新举措改革教育事业,用市场化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多元发展、多轮驱动,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构筑了绥棱教育的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照顾特点、制定特殊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教育;统筹兼顾,分类指导,调整民族教育结构;培养合格的民族教育师资队伍等对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今日教育》2023,(11):42-43
<正>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村教育的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仍然存在质量不优、教育致贫、教育认同度不高等多重问题,教育仍是乡村振兴的短板。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教育发展除了借助政策支持外,更需盘活农村教育资源,激发农村教育系统各要素的内生动力,实现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王屋山脚下,是我省目前惟一的省直管市(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尤其是 1999年 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新世纪初教育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此外,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激发了教育内部活力。同时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基础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变了多年来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在内的多样化的高中段教育结构,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切。能否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采取新的应对措施,是巩固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滑坡   近年来,本应均衡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经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新形势下,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高职教育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才能求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观念、课程整合、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经历了深刻变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教育网络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网络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问题。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人与机器、班级授课与个别化学习等的矛盾问题,笔者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