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辉 《师道》2007,(6):37-3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提高综合教育素质和能力,其中,教育诊断和评价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和能力。教育问题的诊治要在师生之间确立"五心"。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失去自信心的人最需要别人尊重;失去温暖的人渴望得到温暖。教师只有对全体学生充满热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学德育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日本“心的教育”中可供中国中小学德育借鉴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组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做过调查,调查后发现49%对数学感兴趣,接近一半,把所有学科按照学生的喜爱程度排序,排在第一的只占了8%,在此我们不论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数学学习中情感的严重缺失却是普遍现象。多年来以学科为本的数学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固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架之中,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情感上是被动的,态度上冷漠呆滞,方法上愁眉苦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与情感体验成为新课程改革方向之一,教师不能做学习数学的"传声筒",必须用"心"施教。  相似文献   

4.
马涛 《西藏教育》2009,(1):26-27
新课程改革为实现“相机诱导”创设了广阔的平台,教学过程强调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实践,向课堂要效率,要给学生更多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班主任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学本式"自助管理的核心是"自助性"和"主体性"。"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工作"学本式"自助管理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能"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关系到学生一生的进步成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学生。要当好辅导员,只有责任心、热心、爱心、耐心、恒心、关心、平常心这"七心"到位,一切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无怨无悔地工作,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才能赢得学生尊敬。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被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师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学生能力和道德,以“五心”教育法和“人”字型教育法为中心,探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温志旺 《辅导员》2011,(22):24-24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事业,一份责任,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让学生成人成才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要从"心"开始,只有以心知心,以心交心,才能以心换心。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有用了"心",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红梅 《教师》2008,(2):6-7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以“爱”为本,从“心”抓起,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发展教师才能发展学生。我校着力打造“一体两翼”的教研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所谓“一体两翼”,是指以学科教研共同体为主体,以年级教研共同体和网络教研共同体为“两翼”,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如何作到以“人”为本改变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却是一个难题,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了用“心”教好语文的模式.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了学生的心窗,走进了学生的心扉,感悟了学生的真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寻找教育的真谛。我们始终认为教育应从“心”而发.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教育实践探索,开拓了一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多元化.让学生的课堂变得丰富而精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同有的观念.切实做到:教育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更新教育理念,反对穿新鞋、走老路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这两年的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们努力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8.
莫建明 《师道》2007,(10):35-35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离开德育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故今天,我们希望中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就不能不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德育问题上。德育要"贴"心。德育即生活。"贴"心就是德育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问题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群体,及时有效地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悟出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四心". 用爱心拉近"问题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的确,面对"问题学生",只有爱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学德育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日本“心的教育”中可供中国中小学德育借鉴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