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从宏观上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的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才能称得上是文化转型。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进入90年代,作为新的文化形态的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文化符号极大程度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对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思维观念的转变。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大众传媒和新闻工作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白洁 《新闻世界》2013,(7):338-339
【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与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存在契合点,其中提到的商业化、标准化、程式化等核心问题都是当代大众传媒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发展造成了诸如公信力下降、竞争加剧、娱乐性增强等方面的影响。文化艺术性的逐渐丧失、文化底蕴的日趋干涸、受众的盲目接收是学者批判文化工业的重点,如何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大众传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众传媒如何规避文化工业带来的弊端,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可谓无处不在,其庞大的观众潜力,深刻地影响、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裴扬  张旭 《新闻传播》2013,(8):191-192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当前京剧艺术的发展日渐式微,这与京剧艺术本身的特质有关,同时也和京剧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在京剧传播中,电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它为京剧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给这个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收视份额小、剧场转播缺乏感染力、京剧节目的娱乐性误区等等。鉴于此,就在电视这种传统大众传媒下传播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电视京剧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直观的演讲,通过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动力,它不仅是许多出版社宣传、营销的重要手段,还是畅销书选题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生活在被媒介包围的社会中,通过媒介了解世界,实现与他人的沟通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的真实写照。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典型表现形式。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特别是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它对于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传媒素养教育者应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传统传媒素养教育与现代传媒素养教育相结合;主流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相结合;传媒内容、传媒形式与传媒灵魂相结合;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传媒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传媒素养教育机构与传媒素养教育实践相结合;传媒素养教育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文学、艺术与大众传媒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文化潮流,随着上世纪后半叶现代性思潮的式微而异军突起.以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为发轫,形成了后现代的立场和基本观念,逐步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主流.大众媒介与文化工业呈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笔者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媒介理论进行理解和剖析,有利于“互联网+”新时代国内大众传媒的效果的促进和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事业迅猛发展,与之密不可分的书籍设计艺术,也日益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要使当代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积淀和传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很多高等院校陆续开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媒对于民工观念的影响力,以上海市徐汇区为样本,对民工的一般观念、消费观、维权观、婚恋观、留沪观等方面做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方面的影响力总体上微弱;但是在消费、维权等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不是“改变”旧的观念而是“形成”新的观念;媒介对民工观念的影响效果,受民工自身自然时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制约。同时本文结合个案访谈,试图从历史因素、当前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媒介自身、政治、教育、城市等方面)和个人与家庭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做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2.
侯赛 《大观周刊》2011,(33):77-77,97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衍化出的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其观念越来越多地遍及教育、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尤其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视野以及新的角度,对调整美术教育理念、学生观、课程观方面不无启示。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理论特征,对现时中国美术教育的诸多方面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馆藏信息传播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炜 《图书馆杂志》2000,19(5):14-16
在市场化的今天,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要作为产业来经营,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主动与大众传媒联手合作和开发,应当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加以审视和研究.本文从新的视角、用新的观念、新的方式对此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叶子 《今传媒》2006,(9):9-10
大众传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是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代大众传媒给文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克服、防止文艺偏离人民根本利益和基本价值坐标的倾向?带着这些问题,《今传媒》记者最近走访了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今传媒》记者:当代大众传媒给文艺构筑了怎样一种生态环境?肖云儒: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先进科技手段为基础、大众传媒和现代市场合谋的时代。传媒、市场、科技,当代世界最强势的三大元素纠合于一体,交叉覆盖,在人类的头顶笼罩了一层传播文化膜。这个文化膜隔离与遮蔽着主体与社会,造成了一种比…  相似文献   

15.
郭萍 《传媒》2016,(24):77-78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国家特色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需要传承和弘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文化传播形式,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播的使命和责任.大众传媒在传播传统文化时,需要在保证质量、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宣传艺术,达到雅俗共赏的宣传效果;也应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形象,塑造视觉效应,使其更加广泛和高效地传播,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塑造下的拟态环境也使得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群体对象是中老年人。为此,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入手,通过探讨分析大众传媒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扬过程中提供的契机以及造成的阻碍,来辨析大众传媒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自身竞争力找切入点,真正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和重建,期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为塑造我国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左雪梅 《新闻世界》2010,(11):58-59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阐释和传承的文化基因,作为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在传播时要掌握宣传艺术,在高雅与通俗之间寻找出路;注重挖掘社会化和本土化资源;打造更多大众传媒的精品形象,多渠道塑造视觉效应。另外,提升广告创意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含量以及加强网络传播效应等都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迫使传统媒体不得不“顺时而变”,踏上以“洞察用户’’为行为逻辑起点的道路。不过,我们还应承认,与生于信息时代的新型媒体相比,兴盛于工业时代的大众传媒行业虽体格庞大,但老态毕现;已有经验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传统媒体在转型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很多问号需要拉直..  相似文献   

19.
龙丽双 《新闻界》2013,(16):47-50
大众传媒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但是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简化和异化等问题。文化消费与大众传媒商业诉求是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从外在、浅表文化符号性传播转向内在、深层纵深文化传承,特别是加强对少数民族族群能动性的调动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打造大众传媒的视觉文化盛宴。随着电视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大众传播方式的沿革演进、受众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突发事件报道的制作方式、创作理念、叙述视角、节目形态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变化,其传播能力和艺术魅力更是完美诠释着大众传媒的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