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就少年短跑运动员大腿后侧肌群力量训练比重失调 ,而引起大腿力量发展不均衡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肌肉易受损伤并影响运动成绩 ,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在少年短跑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对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训练 ,要根据少年选手的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 ,以尽快缩小大腿前后侧肌群力量的差异 ,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整体水平 ,为提高短跑运动成绩预防肌肉拉伤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专项力量训练中,提高腿部肌肉群力量,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多数训练都是强化大腿前肌肉群,如在练习中所采用的蹬伸练习、高抬腿跑、加速跑以及许多下肢力量练习的方法和手段,股后群肌力量相对强化得较少,并且练习方法相对较少。由于解剖学结构的原因,加之训练手段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大腿股后肌群与股四头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这是紧张的训练和激烈比赛中,大腿股后肌群容易受伤的主要原因。同时,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也是限制短跑运动中运动员速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股后肌群是大腿后部屈肌,它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是伸髋和屈膝,但一般人对其在运动中的特点和损伤机理不够了解,导致损伤经常发生,应在教学与训练中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股后肌群包括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属多关节肌,跨过膝关节和髋关节,既有屈膝的功能也有伸髋的功能。由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在力量训练中只知道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股后肌群力量的发展,致使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比例失调。其实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在每个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股后肌群的训练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此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一、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1.俯卧“背腿”运动员俯卧在跳箱(或鞍马)上,腹部置于箱头,髋关节以下部分在跳箱外边,…  相似文献   

4.
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股前肌群与股后肌群,大腿左右肢力量发展不平衡,造成弱势肢体股后肌群拉伤是损伤的主要原因, 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还有:技术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负荷过大、柔韧性较差以及放松活动不重视,引起肌肉韧性差.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体育课堂短跑项目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发生在充分热身的情况下,那么其主要原因就是腘绳肌缺乏力量。腘绳肌主要指大腿后侧肌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主要具有伸髋和屈膝的功能,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中腘绳肌的力量发展一直被体育教师忽视,训练方法也相对欠缺。本文主要是以“简单”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腿后肌群对短跑运动的作用及训练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用 大腿后肌群是跑动中的主要屈膝肌群,它主要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组成。由于短跑是一项大强度的极限运动,要求运动员全身肌肉协调配合完成技术动作。许多专家和教练员认为大腿后肌群是短跑运动员的一个薄弱环节,只有一些高水平世界级运动员的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才相当,并指出:大腿后肌群力量应至少是前肌群力量的75%~80%,不然就容易受伤。现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纵观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摆动腿前摆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短跨项目力量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短跑、跨栏运动项目技术概念的更新和运动项目特点的再认识,力量训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力量训练的器材和设备等,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在短跑、跨栏的力量训练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髋关节肌群和踝关节跖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训练比例和投人,尤其是对伸髋肌群(包括股后肌群)的训练比例和重视程度,都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改进。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8.
李雪凡 《体育科技》2007,28(3):39-42
大腿股后肌群拉伤是短跑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所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其治疗手法更是多种多样,而预防性的训练也是有章可循的。研究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在教学训练中掌握主动权,减少损伤发生率,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田径大国,在我国各省市级体工队、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学院、专业体校、业余体校、中小学有众多的短跑运动员从事短跑项目的训练和比赛。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状况、技术水平、训练方法等原因田径运动员在整个运动生涯中会遇到许多运动损伤。作为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肉损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一、大腿后群肌肉的功能大腿后群肌肉主要由胭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统称)构成,其功能是伸展髋关节及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的平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力量训练中又必须要解决好肌肉的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力量训练中应对短跑所需的各肌肉群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任何一方面的薄弱与不足,都将制约肌肉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也不利于运动员在更高水平上的继续发展。在我们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的平衡发展重视不足,造成了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一、大腿伸肌与屈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大腿后肌肉群是短跑运动员需要提高的一个薄弱环节,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对大腿后肌肉群的训练重视不足。对现代…  相似文献   

11.
短跑力量练习手段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短跑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为了验证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对短跑技术与成绩影响效果,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与100m跑动作结构或发力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对照组采用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技术和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作为一种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坚持力量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分配,骑行姿势平衡,腰、背、腿部力量的增加,关节的灵活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加强腰、背、腿的锻炼能预防关键肌群的劳损、关节扭损,也是预防伤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江师范大学投掷训练队优秀运动员腰背肌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投掷运动员的成绩与腰背屈伸肌群力量的关系,为投掷训练和易受伤部位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测试,测试严格按照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结果:优秀投掷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力矩随测试速度(30°/s~180°/s)的增加大体呈递减趋势,且随着角速度的增大,优秀投掷运动员的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力矩下降幅度(斜率K:伸-0.884小于屈-0.655)比普通人(K:伸-0.275小于屈-0.035)小,且优秀投掷运动员伸肌最大峰力矩的下降幅度要比屈肌小;在角速度为30°/s到120°/s时,最大功率随着给定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80°/s时又有所减小;腰背屈伸肌群峰力矩的角度在30°/s到180°/s时伸肌55.5°~58°大于屈肌的54.5°~56.25°,随着角速度的增大,大体呈上升趋势,在30°/s时峰力矩角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快速力量是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素质,具有力量与速度的综合特征。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运动员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快速力量就越大。决定快速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主要有:高频率的刺激、肌肉内协调性及肌肉间协调性、运动中枢同步调节能力、H型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面积和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影响快速力量的训练学因素主要包括:训练负荷、重复次数与练习组数、间歇时间与间歇方式等,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合理组合,将直接影响快速力量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不同重量铅球时的肌肉测试,总结肌肉动员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中,主要参与肌肉为右肱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股四头肌等等;使用8千克铅球进行训练时,多数体表肌肉肌电信号值比背向滑步式推铅球有明显的增加,部分肌肉的肌电信号衰减。右股四头肌和左背阔肌在使用8千克铅球训练时利于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soccer, strength, power and speed ar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power actions performed during the gam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periodised strength training for power performance more than 2 years. In this study, 134 elite youth soccer players were recruited from two youth training centres. The cohorts were arranged as follows: A (under 19 years), B (under 17 years) and C (under 15 years). The participants in each cohor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Strength training group [STG]) was subjected to regular soccer training in addition to strength training twice a week for 2 years. The other group (Control group [CG]) completed only the regular soccer training. The strength training was periodised with hypertrophy and intramuscular coordination blocks. For strength training, both the front squat and the back squat were performed once a week.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on the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of the front and back squat and a linear sprint over 30 m.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performance from the STG on 1RM (p <0.001). In the sprint, the STG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s (p <0.05 to p <0.001) of up to 6%. The effects of strength training are reflected in the sprint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seems beneficial for youth to perform strength training to exploit the reserve capacity in sprint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294-295
经过多年的武术带队训练和跟踪调查,发现武术训练当中引起的运动损伤大部分为大腿后部肌群Guo绳肌的拉伤,如何预防和处理Guo绳肌损伤成为提高武术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黄琼同学为例,100m 成绩12″5 提高到12″,200m 成绩26″8 提高到25″6 ,谈普通高校短跑训练的一些体会。短跑是典型的高强度无氧代谢极限速度性项目,速度、快速力量和速度耐力是短跑不可缺少的素质,而速度是最主要的素质。根据高校训练的特点,弄清短跑的性质和特点,选用合理的训练方法手段,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