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必读"与"不必读"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斯宾塞所在的时代开始,这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课程改革也无非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而对那些认为对学生“最有价值”,而教材又无力承载的知识,人们往往以“必读书目”的形式推荐给学生,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认知,认知是需要“过程”的,而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偏偏省略这个“过程”。   在思想教育上,往往告诉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直硬硬地灌输道理、规范行为,或教师讲清道理之后,学生不能再有错了。这就是不允许学生有个过程。教学上则更为普遍。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认知来代替学生的认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告诉学生有一个什么定理,这个定理如何应用,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等等。认为讲清了学生就会拥有,而不去思考学生的认识过程。   人的认知是需要过程的,认知一个事物或道理,不…  相似文献   

3.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几年来大教学中,我对“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这一模式谈谈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体会。一、理论指导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2、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把教育改…  相似文献   

5.
彭芳 《广东教育》2003,(2):31-31
语文教学应该“动”起来,鲜活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用“心”学习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局面。一、化被动为主动钱梦龙说:“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摒弃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填鸭注入的教学模式,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去探求知识时,语文教学才算“动”起来了。教学《项链》,我一上课就单刀直入提出问题:“玛蒂尔德值不值得同情?”学生面对问题,不敢贸然作答。于是令人满意的场面出现了:大家认真地阅读,紧张地思考,热烈地讨论。结果是出现了“值得”“不值得”两种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6.
"哈佛"治校原则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看到两则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关的文章,颇令人深思。一则讲的是一位学生,违背专门收藏哈佛大学创始人藏书的图书馆规定,私自将一本藏书带出馆外,从而在图书馆失火的情况下,这本藏书幸运地成为唯一幸免遇难的珍贵文物。哈佛大学校长在感谢该学生为哈佛大学留下珍贵文物的同时,还是按照馆藏图书不得带出馆外的规定将这位学生除名。另一则是学者汤轶写的哈佛留学记事,一位名叫泰瑞的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而在第二学期就“再也见不到泰德了”(被学校开除)。理由也是违反了校规。将违反校规者开除出校,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不…  相似文献   

7.
冯梅珍 《广东教育》2002,(10):52-52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力改过去包得多、统得死的教法,着重在“放”、“练”二字上做文章。1.放:放心、放手。不少教师上语文课,常常是“忧”字当头,忧自己讲得不透,忧学生没有读懂,忧学生言不由衷,忧学生笔记不全等等。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课堂上当然就唯恐不周,一包到底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到了该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了。放,是放心。面对一篇文章,要放心让学生去研读、去感悟。诚然,就单个学生来说,其知识可能不及教师多,钻研不及教…  相似文献   

8.
“自助餐”作业,顾名思义,是由教师提供而不是指定、由学生自主选择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作业。老师要使自己的“自助餐”“生意兴隆”,就必须深研教材,透析学生,提高“厨艺”,精心配制。否则,就会“门前冷落鞍马稀”,无法完成既定目标。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枯燥,更需要教师下大气力,科学烹制“色香味”俱佳的“自助餐”。在形式上,新颖活泼有创意,力求“色”彩艳丽,惹人喜爱;在内容上,生动深刻有“营养”,像摆出一个个水果、一盘盘菜肴,力争“香”气扑鼻,引人入佳境;在结果上,使学生有更多收获、更大提高、更快发展,努力做到五“味”俱全,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任何人做一件事时,都希望取得成功,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成绩,也足以使人树立起自信心。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倘若学生总是得不到肯定,他会逐渐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虽然还在学,却完全是被动的,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而如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成就感,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成倍的增长。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好呢?  相似文献   

10.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精心选择好“引导点”,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是政治教师探索的热点。创新思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于自我而言的,思维的结果是学生本人对其知识和经验的创新突破。这一突破就公众知识情境而言,并未发生改变,而只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能力只有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学的设计就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必须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揭示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并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为了优化这一过程,就必须重视有效的控制。 所谓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即根据学生的反映,优选措施来调整知识信息发出的数量、速度和程度,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一、前馈信息,备课时要有“控制”的准备 数学教学的内容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形与数交错编排,而数学的概念、原理、技能、数学…  相似文献   

13.
龙汉玲 《湖北教育》2005,(11):30-3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而深入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再次学习、实践和发展的机会。当我们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时.相信教师们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特色所吸引并为之叫好。同时,不难发现,课标教科书中的内容精而少.如一年级《数学》下册中例题的介绍,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和几句简单的文字(文字类型有学生的话、卡通形象的话、教师的话、教材的说明性文字等,搭配出现,有时只有学生的一句话)。就这点内容能上一节数学课吗?  相似文献   

14.
王运利 《陕西教育》2007,(7):125-125
现在,很多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写什么,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作文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选材及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一见作文就头疼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就有20个。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师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大打折扣:要么弃而不用,要么用而无法,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者教研课。这就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可以检查一下教师的上课水平怎样,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下降;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值得推广的地方。也使其他的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但现在出现了一种“做”课的情况:教者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学生个个是神枪手,百发百中,绝不要担心课堂上学生卡壳,出现冷场的情况。一堂课下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  相似文献   

17.
语言就其功能来讲,其目的是用来交际,因此语言的学习是最终要掌握其交际技能,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要依靠大量的实践,要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英语口语课就为语言实践搭建了平台,如何高效率地利用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是英语口语课教学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而表演更是英语课上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英语课堂就象一个舞台,一堂好的英语课就是一出好戏。 一、教师表演艺术与导演艺术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阅读教学改革的突破,教学中,笔者以讲读课文为本,以自读课文为桥梁,以课外阅读为触角;“三段式”结构以循题而读,设疑自答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下就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一、讲读课文是“正本清源” 这指的是把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正,即真正以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源头,引导学生从讲读课中找到分析议论文的钥匙。本单元课文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组议…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演示实验"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生物学教学》2004,29(3):37-38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化。本文就如何上好演示实验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