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碧红 《考试周刊》2014,(33):132-134
<正>《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承,让学生在思辨中成长。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特别是对某些重点问题的追问。"追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内容或问题,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它不仅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重新建构,而且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品德课堂中"追问"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启迪。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  相似文献   

2.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适时追问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使之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多数教师也都知道课堂上应当有追问,但如果不恰当地"满堂问",又容易导致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收效甚微。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要掌握追问的艺术,应把握三个方面。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  相似文献   

3.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34):28
语文教学的追问策略崔国明在2011年第10期《教学与管理》上撰文认为,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下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追问有三个关键组成要素,从而构成了追问的整体策略。一、追问要有"原点"。追问要与前一个问题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两者间可以是层进关系,后一问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863"计划倡导者之一,两院院士王大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考学生——专考学生的最得意处.考试中,王院士请学生陈述,学生一边讲,他一边问,一直追问到学生的知识边界,考试结束.王院士创造性地把考试这种烦琐、乏味的过程,变成一个知识升华与深化的过程,非但不是教学的停滞而是一个飞跃.王先生的这种"追问",在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值得借鉴.所谓的"追问",就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境需要有针对性地"再提问","再再提问"…,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行为.追问是数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6.
课堂追问是生成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对问题的有效处理方式,也是对原有提问的进一步深化。有效追问,就是问目标、问思考,在追问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问有所得。有效追问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善于驾驭"追问"。学生只有在教师充满睿智的步步追问下,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师生良性互动中进发智慧的火花,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一、捕捉时机,巧设追问课堂教学追问往往是紧接着前一次提问进行的,是临时、随机的。它在教学中有两个重要价值:一是  相似文献   

7.
<正>追问,通俗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的再次补充和深化,是有针对性的"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问"的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有深度、更有广度地思考,推动学生思维的创新.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有效追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追问知识网络的交叉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是一种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指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展开思考探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或点拨,或启发引导……进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关于课堂提问的方式有许多:激问、趣问、设问、追问、反问、探问等。那么,在这么多的提问方式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把准"问"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追问作为特殊的提问形式,对于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调动学生内在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有效追问艺术,巧妙运用追问策略,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精彩生成。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追问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一、在深度匮乏处有效追问,引导探究,挖掘文本深度阅读是人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下的每一位科学教师都知道科学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课堂提问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但如果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那么即使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质量也是不高的。而运用"追问"教学手段,则会弥补这一不足。课堂"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  相似文献   

12.
马晏 《考试周刊》2014,(75):64-64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追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效",是否"问得其所"。有效的追问,要在学生回答正确、错误、有争议、有障碍、有意外时,问出"思路",问出"独特",问出"精彩",问出"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有效地引向"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苏志聪 《新教师》2019,(12):34-35,2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再次补充,或者说是深化了的"二度提问"。课堂提问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智慧的"追问者"角色,及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有效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课堂追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94):57-58
<正>追问,是课堂提问技巧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广为教师所运用。对教学而言,追问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系列问题,并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提问。如何通过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深度、有广度地思考问题,非常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讨。1.追问在知识的起承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也是如此,新课  相似文献   

15.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智慧的追问者,及时把握追问的时机,灵活巧妙地进行追问,引导学生细究、深思、顿悟、自主构建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追问",就是追究根本地查问,反复多次的问。对于这一教学策略想必教师都较为熟悉。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解读知识文本,教师通常会采取追问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在有效"追问"的带领下,生成对文本的独特深刻见解。追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机智,更是一门行为艺术。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追问"。一、追问需有"着眼点",寸积铢累追问,是将问题聚集在某一内容,通过一个问题的创设,穷追猛打,找出正确理解的过程。追问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延展,从而生成正确理解的过程。不过,  相似文献   

17.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深层次思考,也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处理好这个问题,对物理教学事半功倍。一、教师要会问,问在关键处课堂中,教师是问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要会问,能问在点上。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问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二度提问"。一、投石问路巧追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中要精巧的点拨,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点拨"得过多,学生就会缺少思考与表现的空间;"点拨"得过少,学生的思维与才智又得不到拓展;"点"得恰当,"拨"得其所,才能"点拨"出一个充满理想和灵性的课堂,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观念和创造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提问的艺术,从而问得美妙,问得开窍。唯如此,方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才会让学生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进而有闪光的发现和独到的体验。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亦便称不上善教。笔者以为,要想有效乃至高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以下六个"度"是教学中必须加以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