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融入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创新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传统广播这一存在非常长久的媒体来说,就更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以更为全新的形象来服务大众,让大众所钟爱和信赖。作为从事广播新闻的工作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通过本文谈谈广播创新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下发展广播传媒。  相似文献   

2.
关于热线电话的两点大众传播学思考李盛之热线电话的勃兴与流行不仅使广播从沉寂到升温,而且冲击并引发着其它传媒的改革与发展,因而成为当代中国传播文化中的新景观。在这个背景下,热线电话不仅仅具有单纯的广播学意义,而且给大众传播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思考之一:应...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等传媒以其强大的公信力成为大众了解、感知、认识社会的窗口,这个窗口是否透明、洁净、真诚,直接关系到和谐、诚信的社会风气的树立与形成。  相似文献   

4.
贾冀川在《电视传媒的精英化渴望与文化精英的大众化想象——从(百家讲坛)说开去》一文中指出,电视传媒是大众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形式,其通俗性、大众性、娱乐性、无深度感等特点与精英文化的启蒙性、批判性、创造性、思辨性、个性风格等特征是完全对立的。但是,电视传媒从来没有放弃对精英文化的追求和渴望。如果一个电视节目过于迎合大众趣味,很快会因观众新奇感的丧失而被大众抛弃,这不仅仅是电视节目品位的问题,更是一个节目生命力能否长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广播的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快,传媒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播传媒不仅要而对国内同质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外广播的挑战。因此,为了更理智、更有效地发展广播产业,就必须强化广播传媒核心资源,尽快增强广播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广播传媒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战迪 《现代传播》2019,(3):105-109
在数字互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移动音频产品异军突起,创造了惊人的产业奇迹,作为传媒艺术的试验田,其前沿的媒介性、大众参与性、科技性特征与传统艺术形态对举,别开生面。对移动音频产品的本土经验进行深入探索,不仅延展了传统广播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范畴,更为产业美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绝佳的现实蓝本。此类产品不仅促成了听觉文化的复兴与推广,更以"破碎的整体感"整合了后现代语境中的媒介文明,实现了技术驱遣下"品位共同体"建构。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本该反映大众的品位,可是近年来,不少电视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品位却似乎与大众品位渐行渐远。这是媒体的责任吗?本文试图从收视率的角度,借鉴台湾电视生态,探讨电视品位和大众品位产生误差的原因,尽快找到调和大众品位和电视品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煜 《中国广播》2005,(2):59-61
广播文艺在广播传媒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视听视野的日益拓展,媒体选择的日趋多元,收听需求也不断走向求新求变求美的高层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自己独特多变的播出形态,先进务实的广播理念,生动鲜活的演播形式,精良讲究的节目制作,创作出一批批广播文艺精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庆经济广播走财经证券类专业节目与经济服务类节目并驾齐驱的路子,在节目生产制作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包括优化节目,突出专业定位;提升品位,彰显精英境界;强化服务,突围大众基础;创新营销,拓展市场新路等,扩大了营销渠道,提升了重庆经济广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广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迎来了新的挑战,广播编辑是广播媒体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引领舆论和服务民生等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把握广播事业发展脉搏、积极满足大众收听需求、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编辑工作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本文从广播编辑工作入手,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工作的全新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出现,对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统媒体,形成激烈挑战。然而,与大众传媒相比,高校传媒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网络传播的及时、交互、海量、多元、小众等诸多优势形成共振  相似文献   

12.
媒体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超乎国界疆域的超级力量,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个世界的人们,人类社会的生活如果没有传媒的加入简直无法想象。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科技进步给传媒带来的变革简直目不暇接,传媒产业发展的势头在科技的引领下更是超出人们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广播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其使命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但是随着媒介泛娱乐化大潮的推进,广播媒体节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不仅降低了听众的文化品位,而且弱化了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这种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工作者为了适应受众群体的整体需求,更愿意选取轻松娱乐的新闻信息,进而使广播节目的娱乐底线被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第20届全国交通广播总监工作年会暨"2014移动互联时代传媒的挑战与机遇"高峰论坛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在会上强调,要加强区域联合,打造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与创新;要加强与传媒高校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学界业界共同发展;要凝聚行业力量,推进最具影响力的全国交通广播评选工作;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行业组织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冯杰 《新闻爱好者》2012,(11):84-85
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由于受众的分流,曾经是传媒"龙头老大"的广播亦陷入"四面楚歌"的处境。很显然,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停滞不前、等待观望的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大量历史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5,(1):4
评价、塑造、引领、推动专业理念、大众情怀、人文精神、文化情趣亲爱的读者朋友:新年好!值此新年到来之际,《今传媒》编辑部全体同仁与全国的新老朋友共庆元旦佳节,同心、同庆、同喜、同乐!时光荏苒,进入2015年,《今传媒》已悄然走过23个寒暑了。在这23年里,《今传媒》渐渐成长为融知识性、学术性与现代精神为一体的优秀传媒月刊,而这一切离不开广大热心读者及传媒专家学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广播、电视、报纸和通讯社等新闻体媒悄然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主题栏目(节目),并日益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和喜爱。一方面许多新闻传媒开辟了历史的专栏,另一方面更多历史主题出现在新闻传媒的节目中,可以说,高质量的历史节目正在“异军突起”,并成为成功的主题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通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给大众媒介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一种广受瞩目的全薪的传媒形式延生了。这就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9.
刘逸帆  宁黎黎 《中国广播》2013,(2):33-37,90
忙碌的2012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应约接受《中国广播》杂志专访。"近年来传媒竞争的领域一是内容的多产品形态,一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电台在王求台长‘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战略思路引领下,五年来走过的就是两个转变之路:内容呈现由电台到传媒机构的转变;资源配置由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与成熟,各种新闻传媒从中央到地方,从报刊杂志纸媒到电视视听传媒,再到电脑手机网络电信互动传媒的惨烈竞争挤压,广播音频传媒可谓是蹒跚前行。广播传媒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能否在提高广播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开源节流,辟途寻径,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好地生存发展,就成为广播从业者们探寻思考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