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符号学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中的符号指艺术符号。它是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符号,又是具有形而上质的超越性符号。较早意识到这点的是德国的美学家黑格尔,而真正将符号学研究引入美学领域的是美国的符号学家苏珊·朗格。符号学美学理论解决了美在主观与美在客观认识上的矛盾,实现了美学从认识论向语言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论美的起源     
什么是美,美从何处寻,这是一切美学理论家、艺术家和热爱生活的人时常萦绕于怀并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也很难回答,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一代代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正如对待社会科学的其它问题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仍然是我们回答这一问题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以:“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句话是解开美的奥秘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什么关系?音乐美学界莫衷一是。文章在叙述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之后,重点探讨了出现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差异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把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而非不同的研究领域)来确立。  相似文献   

5.
田径系六、七月份技术指标中有这样一个数字:健将三——五名.谁来争取完成这个指标呢?我知道有"一群姑娘"在那里勤学苦练,她们说健将指标要由她们来完成".说"一群姑娘",未免有点不太恰当,因为其中刘志珍先生,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今年三十三岁.对于这样一位母亲来说,通过健将不能不是一件难事.困难在英雄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刘先生勤学苦练,她肯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时期,人们将哲学称为爱智慧,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强调存在的整一性,追问人当下"此在"的意义,受此影响,当代美学将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希腊哲学以追问存在性为根本问题,提出四因说,后来因过分重视"形式因",忽视了"质料因"的潜能,将美学抛向抽象概念的王国。海德格尔以追寻存在来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形式与质料合一的现实事物中去感知和领会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价值形态"这一理论假说,烛照美学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如柏拉图、狄德罗、克莱夫·贝尔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派美学等等,证明价值美学是解说美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视角;同时,考察美学史上的诸多现象,可以看到有不少美学家常常"不经意"滑入价值美学轨道,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价值美学观点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事实,具有更多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8.
体育美学本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美学目前在国内尚属新兴学科.现有研究多涉及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体育美学的范畴,研究体育美学本质的文章甚少.笔者结合体育运动的实践,从体育的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特性,以期引起体育美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对真理问题的有关理论探讨,有着广泛而又复杂的演进过程,主要围绕“什么是真的”这个问题——亦即是有关“真的所谓”的问题而进行拓展的。真的所谓就是说出“真”这个字的意义,而真的标准就是给出辨别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的检验方法来。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系统批判了杜林各个方面的谬论,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然而恩格斯与杜林在哲学上是怎样进行论战的?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这部巨著,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理解和掌握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搞清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研究和确定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另一方面,还要探讨和领会恩格斯在批判中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又是什么。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恩格斯批判的主要锋芒和理论阐述的重点,从恩格斯批判锋芒之所向和正面论述的基本原理中,又有助于我们认清杜林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属于美的不同的两个范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形态也是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呢?要了解这些,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美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美,感觉到美,但要具定给美下个定义,却不那么容易。历史上很多人对美的本质作过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美在形式,有的认为美在完善,美在和谐,美在快感……这些观点虽也有其可取之处,但  相似文献   

12.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法国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其主要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叛逆、反传统,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而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美学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体现,它使技术活动艺术化、审美化,直接体现美学的效用,较之一般美的哲学的思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用性。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新小说回归原始的技术审美形式,消解作者主我和深度,追求"物本主义"写作,通过零散化、模糊和片断化的表现形式一反传统的小说模式,对小说进行了技术美的创新,同时在作者与读者关系上倡导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学功能美的纬度推动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向和谐,从而使其作品孕育出一种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3.
汉斯立克是奥地利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在他的音乐美学论文<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中就什么是音乐,或者说什么是音乐的本质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音乐形式概念以及音乐的情感效果和社会含义,形成了他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自律论的美学体系.这不仅对欧洲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着丰富、深厚的哲学底蕴:"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弘扬,强调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论和系统论的应用;强调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事物发展的永恒论和连续性原理的发挥;强调经济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人的自觉能动性作用;强调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谐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丹说:“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我们来讲,教材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是激励…  相似文献   

16.
根基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一个引人注目的,集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学、文化学于一身的思想派别,其中美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根基主义美学发展了俄罗斯美学的积极因素,其中“生命”意识(“美是生命”)、“理想”原则(“美拯救世界”)、“理解”观念(“美是理性领悟”)是构成根基主义美学大厦的三个基座。它们分别触及美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美的生命本质(内容)、美的终极救赎(功能)和美的理性彻悟(方法论)。这三个基座分别由格里高里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斯特拉霍夫先后提出并确立,为俄罗斯民族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是一门学科进入当代学科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纵观中国哲学史研究近百年的历史,不免发现,到底是"中国的哲学"还是"哲学在中国"的争论也从未停歇。这也使中国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总处在一种尴尬处境。另一方面,如果有中国哲学,那么中国哲学现有的研究范式又是否合理?这两点是研究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两个问题维度。  相似文献   

19.
和谐美学的美学史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曰东西方美学史的分别研究;二曰对东西方美学史的异同比较,三曰提出人类审美演变的三大历史形态。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理论是和谐美学在逻辑与历史统一中的自我深化。它极具理论张力,然亦有待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学校体育中的美育美育是审美的教育。通常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的原则,通过艺术形象或借助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即美育。它要求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充分感受和正确理解,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