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婚恋观是女性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所持有的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在婚恋中存在的问题,从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教育的有效性出发,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情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女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浩 《文教资料》2009,(13):195-196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婚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生理条件成熟,思想开放,加上校园环境的相对自由,婚恋已成为高校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变迁迅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性别的角度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建议学校教育工作者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婚恋观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新现象、新变化。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有责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这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提升思想价值引领,从社会、高校、家庭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模式,通过构建由外及内、由浅及深、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新模式,构筑起大学生婚恋观的培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指导当代大学生在正确婚恋观下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入手,从内容和形式上深入研究适应当代大学生婚恋现状的教育模式,以增强高校婚恋观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冲突,浪漫与理性交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生,性开放度较高与性知识相对缺乏并存等特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看是积极的,也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婚恋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婚恋教育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构建体系化的婚恋教育课程体系,要实现婚恋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实现个体的爱情和梦想与社会责任、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和普遍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一直被忽视和回避,导致大学生对婚恋行为认识不足,因恋爱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尤其是大学生婚恋道德观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分析大学生失范的婚恋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我国婚恋观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婚恋观发生转变的成因,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呈现的婚恋价值观现状,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婚恋教育与美国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90后"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对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不断加强。在其影响下,高校部分女大学生婚恋追求方向迷失、婚恋目的功利化、婚恋责任淡化、婚恋思维缺乏理智。究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学校教育、新媒体、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特质及女大学生现实的婚恋困惑等诸多因素的负面冲击,通过这些症候式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婚恋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揭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变化。构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机制,使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是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以往大学生婚恋价值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婚恋观的构建过程中,既要正视盲目追求现代性所带来的认识误区,又要考量传统婚恋思想中的美德伦理。实践意义上,物化与享乐主义思想,逃避义务、虚无责任的态度,违背善良风俗、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不利于积极婚恋观的培养,而贤贤易色、相济相生、互敬互爱、忠贞不二等传统婚恋道德有助于健康婚恋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五所高等院校大学生关于婚恋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青海高校大学生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是不理性和不成熟的,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就青海高校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审视大学生婚恋的六项择偶标准;大学生婚恋必须始终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应采取的八项措施。疏导大学生自觉增强婚恋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积极调适心理,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能够在健康、安全、文明的轨道上良性行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对H大学465名在校研究生的婚恋观进行研究,从婚恋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离婚观等方面分析当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对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及态度,对高校德育是一个挑战。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较为理性,注重个人品质;恋爱婚姻指向性不太强,婚姻信任度不高;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宽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不客回避,教育者对此应采取积极介入态度。谊文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厦其现状、原因。阐明大学生如何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井试图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恋爱和婚姻是人一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而当代大学生是承担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艰巨历史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代,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客观要求,是各个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现状,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