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天地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荷塘月色》所写的不只是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应当看到荷塘所处的位置为“地”,“月色”所代表的则是“天”,中间还有一个代表着“人”的作者。《荷塘月色》集齐了天、地、人“三才”,因此也自然具有了“合一”的意蕴。解读《荷塘月色》,就是在寻找生活和自然的美。作者心中有所期待,因此看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读者心中有所期待,就能看到荷塘月色之美。所有的这些美,都是“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一、语言要素中的风格《荷塘月色》从语体上看属于文艺语体。文艺语体主要体现为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意性、音乐美的特征。《荷塘月色》在语言风格上主要呈现出“三美”。(一)音乐美迭音结构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它在语言表达中有良好的修辞作用,既能增添描绘色彩,又能增强音响效果。《荷塘月色》共用了24个迭音结构。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以“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一段,对此段有人是这样翻译的: “在荡舟时暗暗互相爱慕……。他们那纤细的腰上束着洁白的绸幅,使人徘徊不前频频回顾。”一九七九年《天津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荷塘月色>试折》的翻译是: “荡着小船心中暗暗应许……。你们纤细的腰上系着白色的绸带,小船徘徊往返象踏着进进退退的舞步。”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5.
提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似乎还沉醉于《荷塘月色》所给予我们的清醇的美感享受中。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与《荷塘月色》格调迥异的《绿》吧!它将使我们进入另一种诗样的意境,它将给予我们新的享受与启迪。如果说《荷塘月色》是一曲民族风格鲜明的“小夜曲”,那么《绿》则是“生命之泉”的欢歌,它们以不同的格调、不同的旋律,谱写了“生命之歌”,表现了相近的主题与贯一的情怀,它们是一部奏曲的两个乐章。  相似文献   

6.
1927年的一个夏夜,朱自清先生为排遣心中的“不宁静”,独自漫步在清华园的月下荷塘边。把“淡淡的喜悦”和“隐隐的哀愁”融入优美的景物中,由此诞生的《荷塘月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也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科书选用的范文。这篇文章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描写荷塘月色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以它独有的清冷、幽静的景色描写,深沉含蓄的情感表白,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章定下的情感基调,一个“颇”字道出了心中无尽烦闷,满腔的惶惑不安。不安使他想起了“旧日走过的荷塘”,并推测“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这是他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原文中引用了《采莲赋》片断之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月色》引用这四句诗的真意何在?朱自清用它表现的情绪是喜悦还是哀愁?有关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关资料”。如,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192 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荷塘月色》属于抒情散文 ,读抒情散文必须善于把握作品的抒情基调和抒情线索。《荷塘月色》一文的抒情基调 ,教参一般释为“淡淡的喜悦夹杂淡淡的哀愁。”重读几回之后 ,我发现 ,《荷塘月色》一文里 ,根本看不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来 ,只见作者的“哀愁” ,而且是“浓浓的哀愁”。何以见得呢 ?作品开始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由于心里颇不宁静 ,…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然而,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认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笔者认为亦不免有“中庸”之嫌。现以拙见贻笑大方。《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作者人生的感伤,这种人生的忧伤并不包括政治忧伤,它主要源于作者对贫困的、矛盾的家庭生活及人生苦境的深切感受,精神的极度苦闷,发而为文以宣泄心中的积郁。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当时…  相似文献   

11.
在评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曾有一句人格的话:“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确,在《荷塘月色》中,景物、情感、月光等一切无不是“淡淡的”。如今教材编者在编辑《背影》这篇叙事抒情散文的练习时,也引进了“淡淡的哀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讲朱自清的优秀散文《绿》和《荷塘月色》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但叫他们听写《绿》的第三段,默写《荷塘月色》第四段时,错误百出,如把“蔚蓝”写成“尉篮”,把“袅娜”写成“鸟那”,把“亭亭”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上.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读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细腻温婉的女性情结洋溢在他的作品之中。而荷塘月色》一文,不仅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而且也是一篇无处不闪现出一种浓浓的“女性”意识的文章。说它体现了“女性”意识也许言过其实,但如果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审视它的时候,我们会或多或少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从文章中作者对月亮的描写,还是对江南旧俗的回忆来看,荷塘月色》都以它特有的“女性”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一、排遣压抑求独处相传,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原因是因为和“内人”吵了架,心情十分沉闷,为了排遣这种压抑的心情,于是就想到荷塘…  相似文献   

15.
解冻的情诗     
《荷塘月色》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的一段情诗《采莲赋》 ,多少年来一直被中学教材删去 ,时至近两年才“解冻”。这首“解冻”的情诗在《荷塘月色》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章节。有了它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有了它才能体现全文在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而追求理想世界和艺术上的完美恰是《荷塘月色》的绝唱。你看那淡淡的月光下 ,像牛乳洗过一般的田田的荷叶 ,星星点点的荷花 ,四溢的荷香 ,微风吹过闪电般荷叶上的波痕 ,是那样的优美和恰到好处。但那毕竟只是恬静的自然世界 ,还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  相似文献   

16.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错落有致若有若无地巧用听觉感悟,造成了“听似无声却有声,听似有声却无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境界。一用有声描绘无声意象《荷塘月色》的“寂寞幽僻”的小路,清幽美妙的“月下荷塘”和朦胧高雅的“荷塘月色”,都给人宁静恬适的高雅风味,而创意出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20.
人生是动态的,人的思想情感也会不断变化。读了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写的《绿》和《荷塘月色》,我们就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不再是写《绿》时的朱自清了。《绿》中“我”是那样的自然率真,面对那一片绿,欣喜若狂,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我”,则多了几分压抑,面对荷塘与月色,产生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并且在这淡淡喜悦之中还掺和着某种忧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