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校本教研实践创新为直接推动力的研究范式。在课例研究的本土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课例研究六环节"的研究流程: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发现,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在发展的过程中,课例研究明确指向课堂教学的改进、直接针对课堂教学的瓶颈、积极促进研训一体的融合、注重起步阶段的专业引领等本土特色越来越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2.
以"新制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课例为例,阐述了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课例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指出实践"课例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整合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特别的重要,主要从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课前导读表"的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课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详细实践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即把"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入"基础"课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基础"课课堂教学过程的真正实效性,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课例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日本教师进行校内专业培训的重要手段,称为"授业研究"。课例研究被教育者认为是"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因为课例研究是一种课改实践活动,是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过程。课例研究通常是关于一节课的案例研究,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整堂课的课例研究耗时较多、难度较大,又常出现偏离主题的无意义讨论等几方面原因,目前的课例研究存在流于形式、浮于浅表的现象,难以真正起到探寻课堂教学实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作为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课例研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照着做的低水平经验重复阶段,缺乏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没有达到教师教学实践的创生。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课例研究,能有效破解课例研究的高原现象,通过对课例知识的储存、分享、应用和创新,最大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对"苯的结构与性质"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教研组教师通过对第一次设计与教学的观摩,着重从教材的处理、情景的引入、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行教学跟进,体现出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义贵 《学苑教育》2012,(10):85-85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学生往往是望"文"生畏;而"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要求反而有增无减。所以运用新课程理念,改进文言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基于文言文的特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实际,阐述一下近年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期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校本课例研究"六部曲"是开展研究的六个环节,具体包括:确定研究主题和课例;收集已有成果和研究素材;原始课设计与讨论;原始课实践与讨论,形成改进思路;改进课实践与讨论,形成最终设计;同类课实践与讨论,确定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在培训中已实施过的案例,对这六个环节及其实施的策略进行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自主研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合作学习中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还课堂于学生,让其在一系列行动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性学习课例研究的特殊性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在学科课程中,课例研究通常依循下列模式开展:教师合作设计一堂研究课——一位教师实施研究课,其他教师观摩研究课——讨论研究课——重新设计研究课——重新实施研究课——反思研究课。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大有裨益,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很难运作。  相似文献   

12.
刘莉 《考试周刊》2011,(81):183-184
作者以"细胞质和细胞器"一节评优课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多样化手段组织教学,来打造有效课堂,并且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倪中华 《上海教育》2009,(20):61-62
课例研究是一个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 课例研究的实用性 课例研究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清晰的、特有的学习目标,教学改革总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胡新平 《考试周刊》2011,(45):166-167
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和参加张家港市第九届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课"展示活动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生态课"过程中,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介绍了自己对"生态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白纯舵 《辅导员》2014,(2):33-33
课例研究是我们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大学教授与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课例研究"推进中,明显存在以日本"授业研究"为标杆的倾向。本土经验或被遗弃或被遮蔽,本土强有力的"课例研究"被自我边缘化。我国"课例研究"具有多种形态,如"课例"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课例"作为研究对象"、课例"作为所研究问题的载体、作为研修内容或研修方式的"课例研究"等。发掘、弘扬本土经验,尤其是从本土经验中提炼针对本土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校园网为平台,以课例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组通过建立教师电子课例档案,组建协作团队,对课例进行反思及改进,开发校本课例资源,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水平。研究表明,基于校园网的校本课例反思与改进,是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课例研究"推进中,明显存在以日本"授业研究"为标杆的倾向。本土经验或被遗弃、或被遮蔽,本土强有力的"课例研究"被自我边缘化。我国"课例研究"具有多种形态,如"课例"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课例"作为研究对象"、课例"作为所研究问题的载体、作为研修内容或研修方式的"课例研究"等。发掘、弘扬本土经验,尤其是从本土经验中提炼针对本土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欢 《生活教育》2012,(12):24-27
"让学生成为研讨者"是构建新的教学方式的切入点。以初中学生应用题教学为例,记录与反思教学改进的完整过程,辅之以课后访谈和课后问卷调查,同时对教学改进的重点作深入的描述和分析,这对于形成"让学生成为研讨者"的理念和认识课堂教学实践形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芈玲 《考试周刊》2011,(39):118-119
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并以此指导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