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科学地创造性使用教科书,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服务,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1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几个层面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既是教科书的使用者,也是教科书的建设者,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在履行教科书建设者和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相比增加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教科书编者和教师使用者两个层面指出笔者发现的若干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理论积累给予相应的应对策略,既指导教师同仁人教版教科书插图的使用,也方便教科书编者改进插图的选配。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视野中,教科书编者作为学科知识的供给者和语文技能的言说者,居高临下,远离阅读教学的视野。进入新世纪,在新课程的话语情境中,教科书编者继学生、教师、文本之后成为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科书编者如何进行多重对话,成为教科书编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是说我们在阅读时,先预设一个主题,然后用阅读行动去印证这个主题,煞费苦心地寻找一些文字作为证据。主题先行的文本解读方式对文本是一种极大的戕害,对作者是一种极大的漠视,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误导。语文教学应该规避这种现象,要规避,首先要了解其来源。一、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的几种来源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来源于教科书编者、《教师用书》编者和教师。(一)教科书编者主题先行式的文本解读与处理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包含很多因素,使用教科书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一,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模型正是对霍尔、霍德提出的CBAM模型的改进.而提高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不仅是教科书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事实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造性用教材”的理念已经深人每一位教师的内心,科学、合理地评判教科书是教师创造性用教材教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穴以下简称“苏教版小语国标本”雪,并在江苏、河南、江西、海南等国家、省市级实验区使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这套新教科书的作用呢芽我们认为,只有透彻地明确编者意图,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好这套教科书。一、纵向对比中发现进步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编者意图,我们首先选择了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版《语文》穴以下简称“苏教版小语大纲本”雪与苏教版小语国标本的一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进行了对比,试图能够“窥一斑而…  相似文献   

14.
作业系统的设计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以及编者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教科书中同一篇选文练习题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教科书练习题的命题视角,以利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理性地使用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编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从文本视角、作者视角、编者视角、儿童视角四个维度解读教材,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让教科书编者首次走向阅读教学的对话席,成为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意义、途径、现状和对策等问题因此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须多方面努力,但关键在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正确而全面地掌握历史教科书。近些年来,历史教师在使用历史教科书方面已经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情况是教师仅仅根据教科书的大意组织材料准备课程,而对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书中所体现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史实内容以及对每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提法和编者意图等,却较少研究。如“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这个课题,教科书叙述的大意是:他们  相似文献   

18.
<正>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着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当代的"语文观"。在"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传递各种语文信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因文而异预设评价课前教师入文七分,课堂教学味浓三分,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为学生设计一条语言实践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文本表达.随着统编教材全面落实,教科书使用将成为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所形成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体现了合作生成性、交互体验性和协同发展性的内在特质.通过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协同作用,形成编研相促、教学相长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可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