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2.
"架子"杂说     
我一说"架子",人们肯定会知道我一不是讲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二也不是过节迎宾用的"花架子",更不是舞台上演员用的架子鼓的"鼓架子",而讲人的"官架子".  相似文献   

3.
在"文件中心"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讨论中,一些学者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探讨是由"机关档案室",还是由"档案馆"来实现"文件中心"的核心职能.那么,"机关档案室"与"档案馆",谁在实现"文件中心"的核心职能上更具优势?成本更低?更易实现?检验一个社会组织,一个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不是从理论上看它的职能如何完备,而是看其在实际运作中,功能发挥的如何,是否可以实现其预期功能.能够实现其预期功能的,就是成功的、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或是不尽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微博带来了高度的"信息自由",却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添上了翅膀,加大了谣言传播的可能性。从微博谣言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欠缺"把关人"的媒体环境存在很多隐患,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言论失控或许会走向极端。作为新媒体平台,微博省略掉的"把关人"功能,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一个更适合微博传播模式的特殊"把关人"将这个漏洞补上。因此,微博时代需要既可靠又有公信力的微博"把关人",而微博运营方有对海量信息进行把关的责任,于是微博辟谣账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总量则未必那么重要,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事。中国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应该避免被"老大"心态所误导。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21世纪谁主沉浮?这一直是被全球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则占据了这一话题的中心地位。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将主宰世界?中美能否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避免冲突?中国究竟是在被"唱低",还是在被"捧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展望,对美国的估价也同样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也谈"关键"     
读了黑虎的《谁是关键》一文顿开茅塞,方知尽管人们常说"领导是关键",而档案工作的关键却不是领导,而是档案工作者.可细一想不对了,如果档案工作者是关键,那又把领导置于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官本位会盛行?因为当官就有一切,范进中举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官本位文化的必然结果。这与宪政民主社会当官就意味着受监督、当官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要牺牲个人隐私,确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0.
要让北京"宜居",未来15年,将有数百万人必须在中心城区之外另觅居处。但他们是否会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迁移呢?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1,(1):145-150
从"绿色人文,经典品质"到"绿色传媒战略",云南电视台一直坚持着一个媒体该有的责任。而这种坚持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出现在频道的定位和全台的发展战略中。这种坚持最终是否会得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否会成就一个中国电视业发展道路上的责任媒体典范?请与本刊一起带着问题了解绿色传媒,思考电视媒体营销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墨子提倡"非攻",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对一切武力攻伐,而是反对滥用武力。判断是否滥用武力,就看是否符合"义"的原则。墨子的时代要判断战争是"义"还是"不义",并没有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法律文书,只有诉诸于大家公认的一种神话信仰资源——神圣天命的原则。这种神圣天命原则,就是来自君权神授的政治神话,通常表现为王权、国家神话,其象征物就是玉。墨子通过"诛"的神话历史建构,利用玉与德的合二为一,使得代表新政王权的杀伐行为因代表了天意和天命而完全合法。  相似文献   

13.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图书馆馆长的使命>,什么是使命?我个人理解"使命"就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任务,"使命"就意味着责任.新世纪初我们图书馆馆长的历史责任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馆长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需要完成各馆各自不同的历史任务.但从宏观上讲,大家共同的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发展"两个字.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们馆长来说,在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图书馆的发展.所以,馆长强化自身的发展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馆长具有牢固的发展观,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将本馆各项工作一步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今用:"教化万民"乃是儒者自我担当之使命,不是外人强加给他的。他以此使命而成为"儒家",若放弃此使命则"家将不家"矣。孔子被称为中国"第一教育家",他若有"愚民"之想,何谈"教育家"!中国历史上能够称得上"大家"的,没有一个主张"愚民",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绑架"了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先进技术应用于某行业时,就会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其逻辑关系是技术被行业所应用.当前在数字出版领域,这一逻辑关系似乎发生了颠倒,不是出版应用了IT技术,而是"技术应用了出版",或者说,技术强行"绑架"了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翻译界就是否坚持"忠实"原则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拟就下面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1、"忠实"影响中国译界深远;2、"忠实"和"变异"并存是必然,但"信"之大旗不能倒;3、"变异"应有个度,"变异"并不意味着"乱译".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传播与"把关人"——试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媒的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的传播机制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漏斗"模式,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部分才能通过"漏口"传播给受众,而政府部门、记者、编辑等人就是处于"信息漏口"的"把关人",整个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符号及一些陌生的用法.也许大家对"@"这个符号并不陌生,但其意义及用法或许就不是很清楚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