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刘银清,是1932年3月参加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后来当过红军营长、团长.不管是营长也好,团长也罢,我们都是要参加打仗的战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爱这个名字,我爱这个称呼,因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2.
我与将军相识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介绍的。那是1997年5月,我致信张明司令员,向他汇报海曙楼收藏馆进展情况,并提出要征集将军题词的想法。张司令员便为我推荐了陈靖将军,他在信中说:“有一位传奇老红军,他既会打仗杀敌,又会著书作诗,并进行了举世绝有的二次长征,是个文武全才,在红军将军中会书法能著书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电影剧本《金沙江畔》、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以及大型话剧《贺龙前传》等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作者,他性格坦诚,为人豪爽、热情,你可联系一试。”于…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上将贺炳炎(1913-1960)和开国中将廖汉生(1911-2006),1929年相识于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他们数次搭档,并肩作战,尤其在解放战争中在同一纵队任军、政一把手,率部驰骋西北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带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延安保卫战1946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晋绥军区统一编成野战军,下辖第1、2、3纵队。1纵司令员张宗逊,政治委员廖汉生。1纵下辖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  相似文献   

4.
“三大球不出线,我死不瞑目”“文革”结束后,实现贺龙元帅的希望,成为中国体育界的头等大事。 1976年6月——贺龙逝世7年时,袁伟民出任中国女排的教练。“五连冠”和“国家精神”的传奇由此诞生。而这位出生于1939年的前男排国手也因此成就了自己,八年后,他成了中国体育界的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5.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称他们夫妇二人正商量去买一条好裤子送我,我一时愕然;电话中接着说:“我们看到你的‘文集’了……”我方释然。因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新近联合出版了《储瑞耕文集》(从我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文字中挑选出来的400余篇的集结;“文集”云云,各种体裁的“文”字“集”合在一道之谓也,如此而已),扉页我照片下的一行字是:“除了一支笔,我一无所有”。既然“一无所有”,岂不连裤子都没有么?——朋友此一“默”真正“幽”得可以! 20多年间,我当过港口的装卸工、小报的“老总”,当过市委书记的秘书、业余的评论作者,当过省委宣传部的理论研究干事、业余的杂文专栏作者,当过省级党刊党  相似文献   

7.
1994年8月初,我去四川省广元市,游了一次恩泽寺。在恩泽寺附近的石崖上,看见红西路军当年在石头上携刻下的许多标语口号,读了真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美极了,话语结实极了。它反映了当年我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及鲜明的政策性。读读它,我想对我们今天冗长的文风、讲话风,也许有所警照,对研究如何把新闻写得短点,精粹点,会有所裨益。所以我把部分标语抄录于后: 红军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 红军是领导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 参加川军保护父母妻人 另一处石刻是: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红军是我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 红军是反帝国主义的主力军,誓死打倒卖国贼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9.
拙作《不能搞“有偿新闻”》在今年8月号《新闻战线》上发表之后,很快就接到一位同行老友的电话,肯定了这篇文章。他说:“这样的文章早就该写了。问题重要,不谈不得了!”又说:“这篇文章倘能早点写,早点发更好。你说出了不少老新闻工作者想说的话。”听了这番“赞词”,我忙说:“过奖了!不敢当!”想到这些早巳退役的战友,尽管已“归田”多年,但他们心系党的新闻事业的初衷未改,始终关切着事业的发展前途,不能不令人感动。在电话中,他说了不少夸奖的话,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意见还是相当尖锐的。他直率地问我:“什么‘有偿新闻’?事实上是记者在出卖新闻。能这么干吗?”有必要顺便交代一下,我的这位老友,是解放前在白区的进步报纸当过记者的,参加  相似文献   

10.
在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四次给我写信。第一次,他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第二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第三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第四次,信末落款就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每次来信,我一般都回信,于是,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段书信交往的情缘。  相似文献   

11.
一‘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称他们夫妇二人正商量去买一条好裤子送我,我一时愕然;电话中接着说:“我们看到你的‘文集’了”一”我方释然。因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新近联合出版了《储瑞耕文集》(从我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文字中挑选出来的400余篇的集结;“文集”云云,各种体裁的“文”字“集”合在一道之谓也,如此而已),扉页我照片下的一行字是:“除了一支笔,我一无所有”.既然“一无所有”,岂不连裤子都没有么?—朋友此一“默”真正“幽”得可以! 20多年间,我当过港口的装卸工、小报的“老总”,当过…  相似文献   

12.
《经济日报》十二年,使詹国枢对什么都喜欢“经济”一番。最近他在中国新闻学院作报告时,开头就对台下的学子说:“我投入两个小时讲课,效益如何,心里可没底啊!”他那带着老家四川西昌腔的一个“包袱”,一下子逗乐了听讲的新闻学子。 詹国枢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他出生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所以他常常开玩笑说“我是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啊!”是的,他经历了新中国所经历的一场场风风雨雨。他经历过文革,当过红卫兵,串联到过北京,他计算起他这些“无形资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方是良好的做人品质和处世方式.但是,什么样的大方最值得称道?近来读《东坡志林》中关于“还履”的一段文字记述,笔者深感大方也是有讲究的. 苏东坡是宋朝进士、文学家、书法家,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于是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便要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刘凝之却拒之不收.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随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于是将沈麟士的鞋送回,沈麟士说:“不是你的鞋吗?”并笑着收下了.  相似文献   

14.
老将军走了,在今年早春时节;老将军没走,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眼前。“你就做我的新闻发言人!”1996年8月23日,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间病房里,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凝望了我一阵后说道。这哪能。将军1930年参加红军,从瑞金中央苏区到延安革命圣地,从陕北抗敌前线到解放东北战场……历经了中国革命的许多战役战斗,还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将军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报》上发表了很多文章,阐述了我军作战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战斗情况。他被当时的美联…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报社内部有一种说法叫“自留地”,所指为何?就是某些“责任编辑”把自己掌握的一块发稿地盘据为已有,他可以尽情地充分地利用这块“自留地”,“栽种”“自己的菜”,别人休想在他的“地”里打主意,即使有最好的“品种”央他求他“栽”几棵、“种”几粒,都休想做到。有例为证,某市报办了一个《星期刊》,花花绿绿不去议论它,只要看他们每期的作者,差不多期期都是几位“责任编辑”。他们的大作,占的篇幅又长又大,一版登不完还要下转二版,其标题格外醒目,名字所用的字号也比其他作者的名字突出一些。对此,读者当然要持反对态度了。但你反对你的,我有“权”你也奈何我不得。长此以往,不容讳言,这样办报一定会失去读者的信任的。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实为徐盛财),因家中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湖南省慈利县五雷山脚七根纵,跟着贺龙军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当了他的警卫员.从此,徐的大半生涯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下面是徐生财讲述他在贺龙麾下的红军生涯当中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历史的机遇把我和小我六岁的李德民“放”在了一个研究生班。一见面,他称我“老师”。在大学,他是读图书馆学系的,现在居然当了新闻研究生,于是我常常以老大哥的姿态做一点善意的挪揄:“你可是混进来的,小心什么时候收回你的小红本(研究生证)。” 不久我便发现,他的思维有独特之处,性格也有独特之处。入学口试的时候,考官问他:“你是大学学图书馆学的,为什么毕业后分到了农场?”他的回答是:“这事恐怕应该去问‘四人帮’。” 小露锋芒,是当时在《市场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从武  相似文献   

18.
刘荣芬 《大观周刊》2012,(38):227-227
有这样一项调查:在幼儿园里,一位专家对一位衣服穿得较多的小朋友说:“外面有一位同学衣服穿得少,冻得发抖,请你脱下一件衣服借给他穿一下好吗?”那位小朋友听了以后,大叫道:“不借.不关我的事!”接着,这位专家又向其它小朋友借,结果,这些小朋友都摆出种种理由.就是不肯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人不顾礼仪廉耻甚至没有人性,一味地只顾赚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忽视.从而使得社会风气逐步恶化.也波及到了祖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1931年,红二军团驻扎在湘鄂边五峰地区的枝枳坪。部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物资缺乏。一次,贺龙提出要带红二军去搞粮食。中央代表、红二军团政委邓中夏想故意难一下贺龙,说:“你去搞粮食只能带一个班。”“一个班就一个班。”贺龙走出指挥部,像他在洪湖出去钓鱼似地向卢冬生吆喝一  相似文献   

20.
出发前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来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草鞋,(注二)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一双新草鞋,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