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政治谣言的传播在当代新媒体快速发展中呈现独特的特征:政治谣言具有内容影响巨大、传播蔓延广阔、危害程度强烈,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可能造成巨大危害,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型传播媒介的应用,加速了政治谣言的传播,这有可能对人们的政治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从传播学角度去审视政治谣言并进行有效的政治治理,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燕  刘莹 《新闻爱好者》2012,(11):16-17
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新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谣言,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中的政治谣言可以分为主动型政治谣言和被动型政治谣言。不同类型的政治谣言在政治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主动性政治谣言目的性强,容易识别,被动型政治谣言对社会公共危机更具有煽动性。  相似文献   

3.
王燕  刘莹 《新闻爱好者》2012,(22):16-17
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新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谣言,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中的政治谣言可以分为主动型政治谣言和被动型政治谣言。不同类型的政治谣言在政治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主动性政治谣言目的性强,容易识别,被动型政治谣言对社会公共危机更具有煽动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爆炸条件下的政治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爆炸成为可能.在此情况下,政治控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传统的政治控制模式将变得相当困难,尤其是在网络政治谣言、危机新闻网络传播等方面.因此,在信息爆炸条件下,政治控制工作与研究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左传》中记录的谣言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谣言表现为流言、歌谣、谶语、政治神话等形式。超验性的谣言既由充满危机的社会环境催生,也产生于政治家的意图。知识群体掌握了谶谣的制造、解读能力,从而影响现实政治。在“伯有为厉”等事件中,谣言的传播和应对与内政外交中的祭祀、禳解、聘问等仪式相关联。古代政治家们既利用仪式的传播特征,也利用仪式的象征性或象喻的言语方式,完成现实政治中的权力分配、身份塑造、外交声明等。在超验性谣言的传播与应对中,知识群体通过对谣言的解读宣扬“德”与“礼”的学说,亦可视为建立自己的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谣言传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不仅谣言本身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其中还掺杂着受众的人格、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并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与历史等背景密切相关.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谣言的防控需要公众、媒体、政府的三方联动,采取多种手段,将谣言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谣言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信息时代由于即时化、碎片化、节点式、围观式等特点,使得谣言裂变式传播变为一种可能。网络生活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对网络生活谣言传播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特征入手,结合实例对目前的网络谣言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治理网络生活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为谣言提供了广袤的传播空间,谣言频发早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本文将谣言置于情绪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探讨,发现情绪因素与谣言问题密切相关,情绪易催生谣言、引发谣言传播,并与谣言热度持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谣言的传播引发一些伦理问题的思考,研究认为情绪引导、信息公开化与技术支撑为“三大法宝”须形成合力,探索谣言的规制之道,以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9.
和传统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的网络政治谣言,其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针对如何防控网络政治谣言,减少其风险性,国内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诸多有效性建议。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增强受众对政治谣言的免疫力。传播学者麦奎尔的防疫论为增强受众对网络政治谣言的免疫力提供了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多屏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开放式的传播成为谣言滋生的有力工具,大大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微博以其简单的操作和开放性受到谣言传播的青睐,本文就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分析微博谣言传播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谣言的防范和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宋代邸报的新闻活动具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它构成了官方体制运作的一个链环,在一定程度上亦成为士大夫之间交流的平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干预和影响,邸报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相当有限的。本文在宋代邸报的新闻活动基础上,考察与分析宋代邸报的政治信息传递与以士大夫为读者群体的关系,提出邸报始终代表朝廷的政治传播方向,最终目的是稀释不利朝廷的信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Social media rumors are improvised and expressive forms of public opinion that especially arise under uncertain sociopolitical situations. This study utilizes early rumor studies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extual analysis of Twitter public opinion. A content and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of Twitter messages spread during Korean saber rattling in 2013 was conducted for understanding public opinion in an uncertain contex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non-rumor narratives focus on policy-level responses to the threat situation in a similar manner to institutionalized opinion polling, rumors are less concerned with official responses, instead reflective of hegemonic tensions between anti-leftwing political sentiments and the counteractive accounts. Some rumors reveal the public's coping with fears in the form of humor, guesswork, or wishes. Online rumor analysis helps understand how the society's collective memories interac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al uncertainty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s and sentiments.  相似文献   

13.
谣言是一种待证实的信息。对不同真实度的网络谣言与正面信息的交互规律进行研究,可为高效辟谣提供科学依据,以节约辟谣成本。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下的网络谣言发生机制,提出谣言真实度参数改进谣言传播公式,以百度新闻帖子数量的变化为依据,构建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实证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真实度高的谣言传播范围更广,需要更有说服力、更具有情绪引导力的正面信息才可以有效遏制。因此,应当针对谣言的真实度进行分级管理,以达到节约行政成本、精准辟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acceptance of hate rumor and its consequence during a community crisis situation. Extending prior rumor research for this context, we develop and test a refined model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victims of a large scale (hate) rumor spread incident. Our data analyses present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 during the crisis situation, platform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synchronicity and richness of expression affected the likelihood of rumor recipients believing the false rumor to be a true message. Second, rumors received from people with closer social ti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believed as true. Third, rumor belief during the crisis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intensity of informational and behavioral actions. Our findings provide governments with insights to mitigate the spread of hate rumor especially under community disaster situation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olicy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IS literature on rumor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by explaining how divers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sed in a community crisis, thereby opening new avenue for future research to address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using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 complex ICT mediated world. It shows how media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social ties affect the “politics of plausibi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相似文献   

17.
Source appropriateness in denying rumor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context. As predict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enial by the source highest in organizational position was not the most effective. Instead, the source most successful in reducing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the rumor and belief in the rumor was the one whose position level matched the scope of the rumor.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为研究对象,借鉴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模型,提出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构成谣言传播法则的观点,并依据此建立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在"新冠"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社交媒体上迅速产生大量关于疫情的言论,其中包含不少蓄意传播的谣言,不仅危害公众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实施。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谣言能够使民众正确面对危机,为社会安定、网络治理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方法/过程] 首先对采集到的疫情期间已被证实的谣言进行深度分析,提取谣言文本的主要特征,包括上下文特征、话题类别特征、情感程度特征、关键词特征等;然后针对文本分类模型中的文本特征表达较为单一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提取的谣言文本特征进行向量化,并对各类文本特征进行加强和融合。其中通过TF-IDF计算的词向量权重在捕获上下文特征的同时,能够加强词粒度的关键词特征信息。最后,使用BiLSTM+DNN模型对融合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判别。[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话题类别、情感程度等特征对谣言识别均有贡献,特别是经过强化后的词向量与其他特征融合后对识别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均达到90%以上,效果超过其他的谣言识别模型,说明笔者所构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谣言识别。  相似文献   

20.
张洪忠  沈菲  李昊  贾全鑫 《新闻界》2020,(4):48-56,5
有认识的人或者同一区域的人患有新冠肺炎,是否会更加相信疫情谣言?使用什么渠道会影响对谣言的信任度?本研究探讨新冠疫情中的接近性、传播渠道与谣言信任度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平台采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座城市有效样本813人份。建立中介模型研究发现: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没有直接效应,只有通过人际传播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间接效应则不成立;同时,新闻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人际传播、社交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正相关关系;学历、年龄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均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